央视柴静屡遭"砍柴" "柴"欲静为何风不止?

2013年01月31日 10:02   来源:华声在线   

  十年新闻历程,一本畅销热书,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出版的柴静《看见》,畅销已近百万册大关,不啻书业寒冬中的一针强心剂。而这本书的热卖,也把柴静推上了风口浪尖,赞之者捧如女神,贬之者视若蝼蚁。一时间,“砍柴”、“护柴”你方唱罢我登场。

央视“美女主播”柴静(资料图)

  新闻解读

  “美女主播”柴静为何会遭受质疑?

  很多场合,柴静介绍自己时都说,“火柴的柴,安静的静”。可如今,柴欲静而风不止,一本《看见》竟然引发了“挺柴”和“砍柴”的一场喧嚣论战。

  这一场“柴战”,由无聊的八卦情史开篇,接着是专业性的新闻素养之争,然后又是“老男人饭局文化”的托举。微博达人“不加V”来了,记者闾丘露薇来了,主持人董路也来了,连姚晨、陈数等演艺界人士都主动“参战”了。与去年那一场声势浩大的“倒韩”风波相比,“柴战”中的主角倒是淡定很多,无论外界如何评说,或挺或砍,柴静始终安静得像个局外人,不见任何回应。

  说这一场“柴战”只是一场无聊的狂欢,似乎也不太准确。对于“柴粉”或更多围观者来说,那些关乎柴静的蜚短流长的八卦情史,说好听点儿算是“吉光片羽”,即便如此,它也只是满足了更多人的窥私欲罢了,根本不必上升到社会公共空间这个层面来讨论。倒是闾丘露薇关于新闻专业素养的“不点名”质疑,似乎为“砍柴”行动的无聊开端增加了一点营养成分。虽然众多围观者都认为这是“砍柴”的重要一刀,但大多数媒体人士的目光并不那么狭隘,电视制片人王青雷的看法就是一例,“长久以来,中国的新闻从业者们因为‘抱团取暖’甚至‘同仇敌忾’,而‘相敬如宾’‘一团和气’,所以专业主义精神日渐式微。以我了解的柴静会兼听则明,毕竟神交已久如此的忠言逆耳难能可贵,这是共同前行的新闻人的专业论争,因为它关系着我们和后辈寻求的方向,而并不是两个名女人的同行相轻。”

  假若到此为止,这一场论战可能就此画上句号,偏偏董路又站出来称,柴静的成名依托的完全是央视平台和“老男人的饭局”。董路“这一刀”,不免让人想起冰心女士当年写的《太太的客厅》。而当演艺界几位“大V”出来“跨界”发言时,她们未必能起到事实上的“护柴”效果,相反却很可能将这一场刚刚裹上一些“专业主义”营养成分的论战,又重新娱乐化。

  围观这一场混乱的“砍柴”与“挺柴”互博,我们到底得到什么?假若说新闻人看到的是关于新闻专业主义的探讨,那么,更多的非新闻人又在“感受”什么?事实上,我不相信有太多人是从关心新闻专业素养的立场出发来围观这场“柴战”,太多人或许只是为了给自己寻找一个证明,证明有很多和自己一样的人,“哦,原来并不是全世界的人都喜欢她”。

  殊不知,很多时候,过分的辩护很有可能成为客观上的“黑”。不加克制的追捧对当事者来说也是一种伤害。

  从“倒韩”到“砍柴”,中国社会似乎总是习惯于“一面造神,一面打鬼”。将柴静说成当代林徽因,这是造神;当某个契机出现,另一部分人将她污名化,这又是打鬼。“造神”与“打鬼”的交织中,唯独缺乏将当事人放置于“人”的层面来做评价。而事实上,将当事人回归“人”的层面加以待之,这也是围观者自我回归“人”的层面的过程。“不被舆论左右乃思想独立,不被环境左右乃行动自由”,如果之前你不曾被裹挟着一起“神化”柴静,那么当有人质疑她的时候,大体上你也不会心绪难平。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围观“柴战”,到底看见了什么,似乎已经不太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从“倒韩”到“砍柴”以及那些对“公知”围剿的纷纷扰扰中,学会做一个独立的人。

 

  柴静神不神,天边一朵云

  眼看她出名了,眼看她名受损。

  有一定知名度的央视女主持人柴静,在出了一本《看见》的书后,名气一大,倒霉也就随之而来。前阵子还有人夸她是“央视最穷主持人”,十多年一直在出租屋里安于平静,女神啊,当代“林徽因”!一下子又被爆成名“依托于央视平台和老男人饭局”,私生活不光彩,新闻素养不专业。

  柴静是人如其名,或誉或谤,淡然置之,一概不予理会。但“砍柴”事件并不是柴静一个人在承受,是公众都在面对的悲剧。

  所谓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给人看。柴静原本美女如花隔云端,忽然落地凤凰不如鸡,姹紫嫣红开遍,转身却似这般付与断井颓垣,让人好生感慨。

  世上本没有神,崇拜的多了,就有了神。柴静只是央视上万名从业者中的一个,走在街上,以她的容貌,跟那些众多让人回头一眸的女子没什么两样。她的恬静,她的柔软,她的才情与专注内心,哪一项都并非很特别。因为经常出镜,混了个脸熟,所以被人注意。也因为这年头各种出位的事太多,物欲横流中,为了利益,女明星、女主播、女名流的负面新闻一抓一把。跟那些纷纷扰扰相比,柴静可能算得相对洁净。众声喧哗之中,这时一个不经意的蓦然回首,发现还有个与众不同的她,这么一个温婉的知性女子,不傍大款,不入豪门,不禁令人为之一动。人们在意外中,惊奇中,将自己心中的寄托与理想一股脑附到了柴静身上,于是乎,柴静成了女神。

  成为女神的柴静其实只是个符号,跟成为武圣的关羽一样,种种神乎其神,不过是他人为了自己的需要添加的而已。

  至于柴静横遭扒粪,我不认为是好事者的心理有多么阴暗,出于妒忌或眼红什么的。柴静的走红与走黑,或都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的共同向往,只是各人用于衡量的那把尺子的长短不一,得出的结论不同。终结柴静神话者,或同样在寻觅着一个神话或童话般的符号,只是觉得柴静不匹配罢了。当柴静被捧为女神时,站得近的一方以为找到了那个神,把柴静看得很高大,急切切地膜拜。而站得远的另一方因为看得也远,发现柴静光环的背后并非前者想象的那么绚丽,于是喊了一声,额,你们找错了神,她不是耶。于是,众皆惊愕。

  心理学中有“空椅效应”,即对着一把空椅子可以无限想象,想着上面坐的是谁就是谁,然后可以对假设的对象尽情表达,让情绪得到释放。柴静的神起神落,反映出这个社会中,人们对偶像的缺失与信仰的迷失,蝇营狗苟者众,洁然之士难求,大家对浮躁的无奈与厌倦,幻想着能有这么一个清水出芙蓉的女子,来填补对纯净的需求空白。柴静在机缘巧合中,成了椅子上的那个人,被大家尽情想象了一把。有人说她是我们要找的神,有人说她不是,就这么回事。

  其实椅子上原本什么都没有,被臆想与意淫附体的女神,轰然坍塌并不稀奇。本来无一物,何事惹尘埃。柴静或如天边一朵云,偶尔投掷在大家渴求女神的湖心上,激起一波涟漪,不必惊奇或怅然若失,也不必盯着柴静那些事不放,她并没有自我标榜,神与不神,全是外人在说。

  柴静不神了,还会有其他的什么“静”会神起,只要大家对完美不存的缺憾还在,就会有下一个情人眼里的西施来让错觉循环往复,直到那个能经得起检验的第二眼女神出现。

  我的神啊,她在哪呢。

  延伸阅读

  姚晨力挺柴静炮轰董路 称“贱男就是矫情”

  姚晨在微博中支持柴静,她引用她家中长辈的一句话是:获得肯定的同时也会招来嫉妒。姚晨表示枪打出头鸟人性一贯如此。姚晨改编了《甄嬛传》的华妃的经典台词“贱人就是矫情”写道:“贱男就是矫情。”而后,董路则微博自称“投降”道:您是孕妇,我是贱男、我装逼,向你3400万粉丝投降。

  闾丘露薇“炮轰”柴静引关注

  闾丘露薇在博客上发表了《说说电视记者这行吧》的博文,文中就柴静在公开场合上的观点一一反驳,并直指柴静并不是一个称职的电视新闻记者,而是一个安全讨巧受益的媒体人。而之前在网上不厌其烦地曝光柴静过往情史的专栏作家木子美以及“好事儿”的著名编剧宁财神,也参与了这次“混战”,顿时网上掀起了一场“如何做新闻”的行内问题大讨论。

  柴静回应"央视最穷主持人"说

  近日,一则名为“央视最穷主持人”的微博在网络上疯转,有独具慧眼的网友发现在央视主持人当中,很多美女主持人都傍上大款,嫁进豪门,但是有一个女主持人“甘于清贫”,她就是央视《看见》栏目的主持人柴静,据介绍,柴静至今没有在北京买房,十多年来一直住在原来租的房子里。这一爆料在微博上得到了大量转发,网友们感动不已,纷纷表达对柴静的钦佩之情。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