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年出版图书世界第一、日报发行量世界第一、电子出版物总量世界第二、印刷业总产值世界第三,出版大国名副其实。特别是数字出版,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2011年总销售额已达1377亿元。(1月4日法制网)
多年来,我国似乎习惯用世界第几这样看似骄傲的称号来宣扬某些东西,起初国人还引以为傲,颇有“天朝上国”的自得,但在发现世界第二的经济体并不能让自己的钱包更鼓后,民众对于这些外强中干的称号着实有些审美疲劳,甚至有些厌烦。
便如此次的“出版图书世界第一”,在笔者看来,实在无甚可骄傲之处。我国号称文化大国,可文艺作品却是乏善可陈,走进书店里,占据视野的大都是所谓“成功学”、“名人传记”等缺乏营养的书籍,功利主义弥漫书店,那些有价值的读物躺在冷清的角落里,无人问津。这其中的一个原因是,我国图书出版世界第一,而背后的作家群体却一直是“弱势群体”,收入微博,甚至连生活都毫无保障。你能要求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人有多少空余的时间去思考人生和社会呢?这样的作家群体,能出现一个莫言,已经是大幸了。出版图书世界第一的背后,是不容忽视的“文化弱势”。
而日报发行量世界第一,这中间的“水分”也是众所周知。全国各级政府、大大小小的企事业单位,每年订阅各种日报的数量就已经很可观了。而这么多的报纸,内容虽不是千篇一律,但总归还是在“主旋律”的控制之下。在当今国内的言论环境,想办一份“好报纸”很难,一边要迎合民众,一边还时刻要注意衙门的脸色,的确不是一个轻松的活儿。在日报发行量世界第一的背后,是日益枯燥的新闻内容。
文化产物绝非工业产品,无需比拼数量,那是本末倒置。若不创造宽松环境,专心于内容,输出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作品,再华丽的数据也不能掩盖其中的“败絮”。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