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围城”破坏国考“生态平衡”

2009年11月30日 10:22   来源:千龙网   梁江涛
        2010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昨日在全国各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直辖市和部分较大的城市同时举行,预计将有100万人参加考试,本次公务员考试计划招考1.5万余人。(中新网11月29日电)

        近年,公务员考试报考人数呈现爆炸式增长。据人保部数据显示,2008年有64万人通过审核参加考试,考录比约为46∶1;2009年报考人数飙升至百万人,考录比例为73∶1。公务员职业吸引力之大,竞争之激烈令人咋舌。很显然,国考“高烧不退”的一大动因就是公务员职业足以匹敌“三百六十行”中的任何一行成为名符其实、令人称羡的“金饭碗”,而“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更是这一职业高稳定性与低风险性的一大特征。如果公务员的退出也像考进这样热闹起来,那么,可能将逐步改变百里挑一、千里挑一的“国考奇观”。

        “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没有正常的公务员退出机制,就会导致像现在这样的“瓶颈效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国考催生了诸多新兴行业,国家付出大量人力物力成本不说,有的考生为了应付“国考”每年要花费好几千元,甚至去年“国考”还出现了“515人集团作弊”,7名专家在8台机算上7天7夜不间断测算最终才得出科学结论的“雷人之事”。因此,公务员退出制度与机制,不仅事关行政效能优劣,也是牵涉社会公平、确保公务员队伍正常吐故纳新的热点问题。公务员队伍现有退休、调出、辞去公职、辞退、开除和解聘6个出口,但是,一方面现有制度明显滞后于时代发展与社会诉求,另一方面缺乏细节性和可操作性的制度跟进,在现实生活中,正常的退出机制仍然没有形成,这样就导致“另类围城效应”——想进的难进去,不想待的出不来。

        应该像“国考”那样将公务员的退出常态化。退出的“热闹”与考进的不一样,它主要表现在考核、评议与最终结果的公开性。除了公务员制度性退出外,还应根据依法开展的考核和个案中的担责,使之退出公务员队伍。首先应建立严格有序的公众评议制度,让公众有权参与决定公务员的去留。

        其次,每年对公务员进行全方位考核。有固定工作量要求的进行定量考核,比如法律规定办理相关行政许可的时限与工作质量等;对难以定量或部分定量的,宜实行上级机关对照法定职责、被管理对象评议以及部分指标量化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而对内务工作人员宜实行服务对象参与考核和部分指标量化的方式。不管哪种考核,都公开透明,公众参与评议应成为一道关卡。

        对公众评议结果最终确定为不称职者,采取待岗、整改和劝退等措施。借鉴企业改制的做法,公务员也可买断工龄,结算工资、转移社保走人,让不适合担任公务员的人随时能出得来。启动“廉政一票否决制”,凡是在考评过程中发现不廉洁的公务员一律劝其辞退,淘汰出局。与此同时,敞开大门,根据公务员本人意愿,采取在一定期限内保留工资、编制等方式鼓励他们自主创业或到企业任职。只有让公务员岗位这个“剃头挑子”两头都热起来,才能降低国家与考生双方的考试成本,确保“国考”的“生态平衡”。

(责任编辑:李志强)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