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主体倍增”造假,根在政绩观错位

2024-04-24 07:16 来源:羊城晚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臧梦雅)

“市场主体倍增”造假,根在政绩观错位

2024年04月24日 07:16   来源:羊城晚报   陈广江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了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在落实“市场主体倍增”计划过程中,存在严重造假现象,甚至有村支书名下办理了20张营业执照。报道播出后,阳高县委和县政府组织行政审批、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联合调查。经初步核查,阳高县在工作中确实存在造假情况。相关负责人称,全县将以此为戒,在各领域组织开展警示教育,举一反三,进行规范整治,坚决杜绝此类问题再次发生。

  “市场主体倍增”计划本是一个积极举措,意在通过政策扶持和市场激励,促进市场主体快速增长,推动地方经济的繁荣。但好政策如果得不到正确执行,就会变味走样,甚至产生负面效应。阳高县的造假行为,正是这种政策执行失范的典型案例。村支书办了20张营业执照,这样的闹剧匪夷所思。

  这种数据弄虚作假的行为,无疑是对“市场主体倍增”计划的严重扭曲,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给基层增添了无谓的负担,更关键的是,它导致各级决策者对市场真实情况的误判,影响政府精准施策,严重折损政府公信力。这种欺上瞒下、误国欺民的行为,其危害性绝不容小觑。

  用光鲜亮丽的数字掩盖实际问题,粉饰所谓“政绩”,是典型的形式主义。阳高县通过虚增市场主体数量,营造出繁荣的假象,以此博取“政绩”光环,这种“造壳式”的市场主体增加,不仅无助于地方经济的实际增长,反而可能因资源错配、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阻碍真正市场主体的发展。

  形式主义之所以能够滋生蔓延,根源在于部分地方领导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他们过于看重短期数字的增长,忽视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性和复杂性,热衷于“短平快”的政绩工程,而对需要久久为功的营商环境优化、民生福祉改善等工作缺乏耐心和恒心。他们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强行摊派指标,罔顾市场规律和地方实际,倒逼基层数据造假,本质上是对人民利益的漠视。

  目前看,“市场主体倍增”造假现象并非个例。据前不久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中央纪委办公厅通报,山西省内其他县市区如运城市新绛县、晋城市沁水县等地也存在类似问题。在上级强推下,部分乡镇(街道)为完成任务、应对考核,采取动员、代办等方式,以群众名义注册一些没有实际经营业务的经营主体进行充数,有的在年度考核评比结束后,再将一些经营主体注销。这说明,一些地方在推进“市场主体倍增”等重大政策时,依然存在不切实际、盲目下指标、定任务,层层加码、倒逼基层数据造假的恶劣倾向。如此乱作为、假作为,严重偏离了政策初衷,背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予以坚决纠正。

  面对形式主义的顽瘴痼疾,各地区各部门都要以典型案例为镜鉴,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思想根源,从思想教育、制度建设、监督问责等多个层面综合施策,持续用力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尤其是要引导广大干部树立并践行正确政绩观,真正把人民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总之,杜绝造假现象,要坚持标本兼治,从思想上纠正错误政绩观,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责任编辑:臧梦雅)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