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保护应避免“人文霸凌”

2024-04-17 06:58 来源:红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年巍)

文化保护应避免“人文霸凌”

2024年04月17日 06:58   来源:红网   吴昆成

  据4月15日金羊网报道,近日,杭州桐庐深澳古镇的一位被亲切地称为“茶叶蛋奶奶”的老人家,出于好意免费开放自家珍贵的古宅供游客参观,然而却意外地陷入了一场风波。一位游客在游览结束后,不仅对古宅的保养情况提出了质疑,更进一步提出了要求烈士家属将房产上交国家的要求。

  这一事件不仅凸显了个别人的傲慢态度与知识匮乏,而且暴露了当前文化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一种不良倾向——即一种居高临下、自以为是的所谓“人文霸凌”。

  所谓的“人文霸凌”,通常指的是在文化、历史保护等领域中,某些人自命为拥有人文关怀的“专家”或“文明人”,他们往往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去审视和评价他人,甚至对他人的文化传统及生活方式,进行不恰当的干涉和道德绑架。这种态度显然缺乏对他人的基本尊重与同理心,更严重的是,它对人文精神构成了一种破坏。

  在此事件中,该游客的行为无疑成为了“人文霸凌”的一个“范例”。他打着保护古建筑的旗号,对“茶叶蛋奶奶”的古宅进行了无理的指责,更进一步提出了荒谬的房产上交要求。此举不仅未能体现出对烈士家属应有的尊重,同时也忽略了文化保护工作的真正内涵。

  “人文”的核心首先是“人”,真正的文化保护,应当建立在尊重、理解和包容他人的基础之上,而非以一种自以为是的态度去施加所谓的“关怀”。在人文摄影领域,存在一个术语叫做“镜头霸凌”,它指的是某些人文摄影师,倾向于拍摄老人或社会底层群体,似乎这样做就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然而,他们往往在未征得同意的情况下进行拍摄,这种行为看似充满了人文关怀,但实际上可能只是一种自我满足。

  若人们真心希望关怀那些边缘的文化和群体,首先应将自己与他们置于平等的地位,而非自视为高人一等。

  笔者也曾走访过众多古镇古村进行实地考察,当目睹了水泥覆盖的精美木雕、被截断的历史雕像,以及现代装修对古建筑结构的破坏时,内心同样会涌起惋惜之情。如此众多且精美的古建筑遭受如此境遇,确实令人痛心。然而,必须认识到,这些宅院和建筑首先是人们生活的场所,其次才是历史文化的见证。以武汉市中心的得胜桥为例,这一带充满杂乱而充满历史感的建筑,并且从这里可以远眺到黄鹤楼,因此成为摄影爱好者的热门拍摄地。当拆迁的消息传出时,许多人感到惋惜,认为这将导致城市历史和人文记忆的流失。甚至有人主张应保留这些建筑,避免拆迁和改造。

  然而,这是否考虑过原住民对于改善生活条件的合理需求和权利?如果他们选择捐献房产,那么谁来负责他们的住所问题?如果保持房屋原貌的同时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那又该如何解决?有人或许会提及某些成功的古建筑保护案例,其中既保留了建筑的历史风貌,又配备了现代化的生活设施。但必须认识到,这种高质量的修复工程成本高昂,远非一般居民所能承担。在政府未提供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居住在这样的老宅中的人们,又如何能够进行如此高标准的修缮工作呢?只能说,中国的历史遗迹数量众多,而保护和修复工作往往面临着种种挑战。甚至主动性的破坏是一种常有的情况,而多年后,这种破坏也可能成为历史文物的一部分。

  在当前的现实情况下,人们只能有选择性地重点保护那些尤为珍贵的古迹。对于那些保护状况欠佳或未受到足够重视的民宅古建筑,或许可以通过摄影的方式进行抢救性保护,从而留下这些珍贵的历史见证。专注于南昌地区古迹保护的“南昌地图小哥”,就连续多年组织民间力量开展古迹摄影和参观活动,因此在南昌民间古迹保护力量中有巨大影响力。他就在媒体采访时提到过,在拍摄古迹过程中,他发现许多住户并未充分认识到他们所居住环境的传承价值和意义,对于本地的文化自信度也不高。

  由于许多人缺乏文化保护意识,往往将古迹视作寻常之物。可能他们从小在这里长大,后人眼中的“古迹”,在他们眼中不过是父亲或者自己建起来的房子。然而,当文化保护工作者和摄影师造访他们的家园时,他也会意识到“哦,原来我住的地方这么有名啊,政府都来人了”。

  在历史残骸边,仍要允许高楼挺起。面对此情此景,人们或许会感到惋惜,但要更好地施加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意识的提高。大众应该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人文霸凌”行为,并致力于让文化保护工作回归其本质。只有这样,人们才能携手构建一个和谐、多元且包容的文化环境。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