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国战略的人文经济学内涵

2023年06月06日 09:06   来源:深圳特区报   魏鹏举

  提 要

  中国文化发展的主体精神能量,始终都是基于宽厚的包容力而不断提升的强韧凝聚力,尊重差异进而和合共生。文化强国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题中要义,是在保障数量庞大的国民过上富足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能不断提升精神生活的水平和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决定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

  关于文化发展的总体性国家战略的表述,一般西方价值体系的国家偏向于用文化多样性来凸显对各种文化群落独特性的平等对待,单一民族国家比如日本、韩国用了“文化立国”这样的突出文化一贯性和凝聚力的话语方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全球文化发展主张是强调尊重各种文化的传统及其价值表达,不分先进落后,不论强与弱。那么,中国提出了文化强国战略,其文化价值立场与强大发展诉求该如何合理认知呢?本文尝试把文化强国战略放在中国发展的历史与现实语境中,从人文经济学的视野去理解认知其特定的价值内涵。

  人文经济学通常指的是一种关注市场活动中的人文价值的经济增长理念与研究体系。中国特色的人文经济学思想更有对于人民幸福、文化繁荣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关切与整体性统筹。从这个视野来看,中国的文化强国内涵可以从三个维度去把握。

  首先,文化强国是以中国式现代化焕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活力的内生价值构建。孔子的“庶富教”治国兴邦思想认为,良好的国家治理,首先是国民安居乐业人丁兴旺(庶),接着要做的就是发展经济让人民过上富足生活(富),更高层次的强大是要以文化人提升全社会的文明道德水平(教)。国家善治的核心基础是以人为本,发展经济从物质上保障人民过上美好生活,而文化教育实力的强盛,则是国家真正稳定强大的内生活力之源,也是一个强大国家发展的根本目标。我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如今要实现“强起来”,我们提出的文化强国,显然不是要搞软实力对抗或世界霸权秩序塑造,而是有着深厚中国传统底蕴的自强不息内在价值追求,是具有深刻人文经济学内涵的美好生活愿景。中国文化发展的主体精神能量,始终都是基于宽厚的包容力而不断提升的强韧凝聚力,尊重差异进而和合共生。文化强国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题中要义,是在保障数量庞大的国民过上富足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能不断提升精神生活的水平和质量。强大的文化认同与凝聚力,不仅能把复杂多样的社会以内生方式自发地融合为有机整体,进而成为社会经济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全民价值追求和强大内生动能。中国的文化强国建设,就是要传承中华民族刚健有为生生不息的文脉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同时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作出中国示范和人文价值贡献。

  其次,文化强国内含的文化建设任务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全面提升和增强社会文明水平以及国家文化的传承实力、创新活力、影响力与竞争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奇迹般的超高速增长,但是文化发展的水平长期以来都不能与经济增长相适应。这不仅表现在曾几何时关于市场繁荣与道德滑坡的社会强烈感受反差上,也体现在长期的制造业贸易顺差与显著的文化内容贸易逆差的综合国力竞争的微妙反差上。从经济、社会与文化协同高水平发展的人文经济学视野来看,经济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文化建设水平的内在支撑,同时,优质的文化建设与发展当然也需要社会稳定与经济繁荣的积极支持。

  梳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化繁荣发展实践经验,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共同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强有力的公共财政投入保障,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改进,建立了体系完善的文物保护修缮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机制。我国还用很短的时间建成了在世界范围内都很先进的公共文化设施及服务体系,最大程度地保障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基本文化需求。通过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优化和深化,全社会的文化生产力得到极大释放与激发,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逐步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不断完善。

  在国内,图书出版、影视广电、音乐演艺、动漫游戏等文化内容消费更加繁荣,以“国潮”为特征的“文化+”衣食住行等文化性综合消费火爆,溢出带动整体社会消费活跃。国际文化贸易日益发达,不仅文化产品的出口贸易额在最近十多年来高速增长,文化内容的国际贸易竞争能力也大幅提升,尤其是随着互联网和数字经济与文化经济的互渗互融,中国文化影响力在全球有了实质性的扩散,比如李子柒中国风短视频在全球广泛吸粉,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数字藏品在海外火爆热销,等等。中国的文化建设水平与实力之所以能在较短时间就如此有成效,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经济增长提升了国家财力、居民消费力以及市场主体活力。国家财政有效保障了文化保护传承以及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居民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差异化、多样性文化需求与文化企业不断提升的文化供给能力有效对接,形成巨大的国内市场效应和国际贸易竞争力。不过,对照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我们还需要在文化与经济协同发展方面持续发力,还需要进一步改进文化的财政投入力度与效率,还需要统筹谋划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创造更有利于调动各类所有制文化市场主体积极性的制度环境,尤其在激发和培育全社会的文化创新活力以及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发展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发挥政府与市场的积极作用。

  其三,从人文经济学的视野来看,文化与经济交互关系可以从三个维度去分:第一个是宏观维度,主要探讨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价值体系如何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模式与动力机制,比如关于儒家文化是否会限制甚至阻碍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问题的探讨;第二个是中观维度,主要就是将文化产品与服务的供给需求体系作为一个特定的产业进行研究,比如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内容产业、版权产业等各类文化相关业态体系,主要探讨分析市场意义上的文化生产、传播、消费、贸易等特定文化活动规律与趋势,是一种可以通过量化方式研判文化实力与竞争力的文化实践视角;第三个是微观维度,以作为市场微观主体的企业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和探讨文化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以及企业文化的有效建设等问题。

  中国的文化强国建设,首先要对中国发展模式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全体国民要有对于中国道路的坚定信心,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探索富有中国人文内涵的现代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其次要将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新兴产业,发挥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增强国民幸福感与文化获得感的“口红效应”,激发其在活化文化遗产并促进文化创新方面的产业化效率与市场化潜力,用好其在面向国际市场讲好中国故事实现文化交流与文化贸易双赢的文化经济复合功效。最后也是更为基础的,就是要让中国的企业自觉践行中国文化价值,要有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意识和崇高追求,唯其如此,企业才能超越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模式,扎根中国文化沃土,培育真正能凝聚全员积极性着眼长远发展和国家战略利益的企业文化,这样的企业也才能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优秀代表。

  综上,从人文经济学的视野来看,内涵自强不息中国精神的文化强国,其深远战略意义在于,可以为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深厚的内生价值动能与坚实的高质量发展力量。

  (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

文化强国战略的人文经济学内涵

2023-06-06 09:06 来源:深圳特区报 魏鹏举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