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网瘾”本质,教育重在引导而非限制

2022年10月17日 07:11   来源:红网   李博雅

  “网络游戏是最大的校园毒品,每年被取消学籍的同学90%因为游戏,100%不值得同情。”这是中国计量大学校长徐江荣在2022年开学典礼致辞上给学生们的忠告。近年来,游戏成瘾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读大学生因沉迷游戏旷课、挂科被退学的新闻常见于诸多报端。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思于成毁于随。清华大学的汪海洋,因沉迷网游,大学第一学期有23个学分的课程不及格,根据清华学生管理规定,汪海洋被迫退学;西南交通大学被退学的6名学生,其中4人是因为沉迷网络游戏。诸如此类的事件有很多,从表面上来看大多数人都认为是网络游戏的问题,但是网瘾的本质真的仅仅是游戏本身吗?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规定,2021年6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施行,开启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新篇章。2021年8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在2019年《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管理。要求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网络游戏服务,其他时间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国家和社会想要从未成年抓起,限制新一代网瘾群体的形成,不得不说煞费苦心,但是这种以“堵”为形式的制度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网瘾泛滥的问题。例如前两年的一条新闻:我国六十岁以上老人使用网络游戏的人数突然增多,原因是未成年人用自己长辈的身份进行验证,从而得以游戏,这种让人啼笑皆非的结果反映出网瘾的本质其实并不是网络游戏,而是学校和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可能大部分还停留在了限制而非引导上,从而导致高压阻挡之下网瘾如洪水猛兽,形成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被动局面。

  就如上文中所提到的因网瘾而退学的那些学生,他们可能在初高中时期迫于学业和家庭的高压下没有过多地接触网络游戏,一旦他们上了大学,高压环境消失和网络游戏的吸引便会致使他们导向错误、信念缺失,从而导致荒废学业。究其根本原因,那便是中学时期家、校的过度管制到大学时期的自我管理的衔接处,缺乏有效的引导,从而导致自我迷失。

  网瘾如洪水猛兽,只靠“堵”是“堵”不住的。面对青少年自制力薄弱的这一境况,学校、家庭、社会各界都应共担责任,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引导和适当的限制。在这些群体之中,学校和老师在青少年心智成长发育过程中对其陪伴时间最长,所以对其的影响也是相当大的。老师的职业是教书,职责是育人,大学生的学习主要还是依靠自己的,老师起到的只是学术研究引路人的作用。但是如何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明白自己为什么而读书,就需要学校和老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了。学生因沉迷于游戏从而挂科被劝退无可厚非,但学校是否在育人方面下足了功夫也值得商榷。

  针对部分的网瘾学生,缺乏心理健康引导也是导致被清退的原因之一。我们赞同学校为严肃校纪清退不合格的学生同时,也呼吁学校和相关职能部门能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关于大学生心理辅导体系。多渠道解学生的精神状态,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辅导,这才是育人之大计。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生不可避免的都会或多或少的走一些弯路。青少年如同小树,得了病可以修剪,可以治疗,如果放任病害在小树身上肆意生长,最后一砍了之,对家庭含辛茹苦的十几年付出培养是一种伤害,也是国家人才培育投入的一种损失。

  开除学籍是一种处罚办法,但不是最好的育人方法。处罚是手段而非目的,从发现问题却放任自流到最后的一砍了之,都不是育人的本真。如果不对青少年加以正确的引导,即便是个别的学生,为了毕业投机取巧,侥幸及格不挂科,那他们的“三观”也是建立在错误体系上的,是很难成为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栋梁之材的。

  正确的引导应该是家庭、学校和全社会给予青少年足够的关注,培养青少年的自制力、创造力,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让新生代力量在积极向上的大环境中做出自己人生的正确选择。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

认清“网瘾”本质,教育重在引导而非限制

2022-10-17 07:11 来源:红网 李博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