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撕伞”没啥大不了

2022年09月30日 07:36   来源:南方日报   杨悦

  “00后老师开始撕伞了”是什么意思?最近这样一个词条上了微博热搜榜首。但即使配上说明导语,许多人还是看不懂,质疑网络造“梗”还能好好说话吗?

  在一些好人好事的报道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助人者“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想给别人撑把伞”的动机。“撕伞”则指向了另一个结局: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想把别人的伞撕烂。就笔者观察,“撕伞”看似充满戾气,实际上并非如此。“00后老师开始撕伞了”词条的主要意思是,00后老师用各种方法防止学生作弊——这帮老师还是学生的时候经受了种种磨难,现在也要让自己的学生感同身受。“撕伞”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反而是正面的。

  还有前几天广受热议的“栓Q”,如果不了解它的出处,就会看得一头雾水。包括“撕伞”“栓Q”在内的“网络梗”,在形成和使用方面,和典故是非常相似的:都是从过往的人物、故事中引申出相对固定的含义,穿插在不同文本中形成特殊的“互文”关系。然而公众对“玩梗”和“用典”的态度却是截然相反,究其根本,典故的质量甩“网络梗”好几条街,不仅源于传统典籍,还能提供正面价值观或反面教训。

  有人认为怎么看都看不懂的“网络梗”是“污染”,“玩梗”的人没“好好说话”,难道这部分人就没遇到过不懂的典故?或者说,小至一个“网络梗”,大至从诞生之日起就饱受争议的网络流行语,语法、精准度、价值导向等维度,不比单一的公众知晓度更能衡量有没有“营养”?从“网络梗”“互联网黑话”,到生活中各种浓缩的概念,对于圈内人来说,短短几个字就能把相对复杂的东西说清楚,没有义务也没有必要去照顾圈外人能不能看懂。表达效率的提高不可避免会带来通俗性的下降,执着于跟上每一波网络热词的人过于严格了,看不懂又咋了?

  再看语言环境。小学生把“栓Q”写进作文,从帮助其正确区分书面语和口语的角度看,有必要进行提醒并加以引导。在一个90、00后占比近80%,“随时随地发现新鲜事”的社交平台,年轻人“玩梗”无可厚非。

  我们吐槽个别领笑员听不懂脱口秀演员精妙的“梗”,然而不会问脱口秀演员为什么不“好好说话”,也不会认为领笑员天然就应该接得住所有“梗”。接不住“梗”,说明双方之间存在差异,仅此而已。“网络梗”同理,其核心问题在于内容质量,而非通俗性。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

看不懂“撕伞”没啥大不了

2022-09-30 07:36 来源:南方日报 杨悦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