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北京798体验一次艺术展,去成都东郊记忆观看一场音乐演出,去青岛啤酒厂了解啤酒的生产工艺……如今,到城市里的一些网红工业遗产“打卡”,已成很多人休闲娱乐的方式。(见6月21日《光明日报》)
近年来,政府和民间都在关注工业遗产,在有效保护基础上,探索利用发展新模式,推动工业文化传承发展。然而,也有一些工业遗产在城市发展和产业升级换代中遭到破坏、损毁,有的甚至逐渐消亡。
当前,我国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水平参差不齐,这既有缺少资金支持的原因,但也存在部分地方对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并不重视,甚至急功近利,用宝贵的工业遗产来发展房地产等情况。另外,我国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方面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不像保护文物一样具有强制性。
要让工业遗产更好地“活”在当下,亟须采取措施对工业遗产进行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让工业遗产及其背后的文化走进人们的生活,并探索国家工业遗产利用新模式,深入挖掘工业遗产文化价值,在加强保护的基础上科学利用物质遗存及非物质遗存,形成各具特色的利用模式。
这当中,工业博物馆是传承工业文化的载体和保护利用的一条路径。目前,一些地方已经在积极探索。比如,四川成都的立巢航空博物馆,把高大上的航空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吸引了众多游客和专业人士前来参观;依托重钢原型钢厂部分工业遗存建设而成的重庆工业博物馆,不仅人气高,在今年5月还获得了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工业遗产是人们的情感记忆和精神家园,是一个区域文脉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地方应该用心用情把它经营好,使其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的同时,也为老工业城市高质量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责任编辑:臧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