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音式”广场舞:静的是声音,暖的是人心

2019年03月28日 07:52   来源:红网   穆海妹

  近日,重庆江北大妈们在开展广场舞活动的时候,每人身上都挂了一个接收器,让音乐直接传到耳机里。对此,大妈们解释到:“这样既不扰民,还可以更专注”。对这种“环保”广场舞,大家都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近年来,广场舞作为一种轻松愉悦的锻炼方式,受到大妈们的热烈欢迎,在国民中掀起了跳广场舞的热潮。其实,跳广场舞是一种在公共空间进行的私人生活,本来是“井水不犯河水”,但是却因跳舞时间和场地的随意性不断出现扰民和争夺活动场地等等问题,有的甚至大打出手,让人哭笑不得。

  其实这背后反映出的是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之间不可避免的矛盾。公共生活一旦超越界限,难免会对私人空间和生活造成侵犯,也就有可能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社会公害”。而针对类似广场舞这种公共生活侵扰私人生活产生的矛盾,虽然政府通过做好顶层设计,增加公共场地和设施等措施,充分发挥了“有形的手”的作用,但是还是需要公民从个体层面进行自发治理和改善来补充。

  显而易见,每一个社会人都无法将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完全割裂。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在进行公共活动时,要注意不侵犯私人领域,不能以“人多就有理”为借口。要尊重他人,懂得换位思考,友善地开展社会公共活动,从而实现有限公共资源的最大限度使用,互利共赢。当然,我们个人也应该对这种公共生活多一点包容和理解,互相帮助。同时也应该给自己的私人生活设置个“度”,不能让像情侣在地铁上旁若无人亲昵的私人行为影响到其他人的公共空间。

  “静音式”广场舞的出现,是出于个人意识,自发遵守公序良俗的有意之举。一个“静音”的小举动,暖了无数个“被打扰”人的心,也展现了新时代公民包容友善的新风貌。而在步入新时代的当下,我们生活的社会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联系的更为紧密,各种群体的利益碰撞和摩擦也会越来越多。如何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度,实现和谐,仍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