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干部选拔不能“把职务当礼物”

2018年11月22日 11:01   来源:深圳特区报   

  近日,国寿集团公司党委对中国人寿党委在选人用人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通报,对三位负责人进行了处分及约谈。通报称,中国人寿在今年第一季度集中提拔干部百余人,超过了机构规格;且在选人用人上存在不正之风,违反规定程序,未按要求修订聘任聘用办法,干部员工反映十分强烈。在选拔干部和监督选拔中,相关党委存在“好人主义”歪风。本期“廉议汇”就此话题邀请3位嘉宾进行讨论。

  江扬(江苏镇江 公务员):《通报》中指出的种种问题,违反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对党的事业造成了损害。一些年轻有为的干部,本该得到提拔,却因为选人机制不够科学而受到冷落,那些实干之人可能由此心生不满、消极怠工,也可能跳槽、离职。某些干部喜欢突击提拔一批人,究其原因,一是对“自己人”有个交代,二是为自己离开相关岗位后“行方便”“留后门”,不健全的选人制度也为更多的腐败行为埋下伏笔。

  选人用人是党内政治生态的风向标,避免“把职务当礼物”现象发生,必须把纪律挺在前面,严格用“纪律”尺子衡量干部是否符合“德、能、勤、绩、廉”要求,充分发挥纪委监督作用,坚决和严肃查处违规选人用人问题,让选人用人纪律成为触碰不得的“高压线”。

  谭耀华(北京 媒体人):国企领导将职位当礼物,本质上是对公权力的滥用、私用。在选人用人的问题上,严肃用人纪律,加大违纪、违法问题的查处力度非常有必要。值得注意的是,倾向提拔“熟人”,在管理心理和管理方法上存在一定合理性。因为很多情况下,优秀人才与领导、同事的人际关系往往较为和谐。为党的事业选拔人才,纪律不能松动,也不可死板,区分真好人与假“好人”,才能选好干部。

  灵活和“有空子可钻”是一体两面的,想把握平衡,靠个人是靠不住的,必须依靠良好的选人制度和广泛的群众监督。从制度上,要对用人信息披露的程度做出较高的要求,便于群众监督,落实纪委的监督职能,让纪委敢于监督;树立“选人用人”也是集体利益一部分的理念,让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意识到“好人主义”的危害性。

  涂启智(广东深圳 职员):部分单位在选人用人上仍缺乏公开、公平、公正遴选机制,干部提拔与任命由少数人说了算的情况依然严重。如此选人用人生态,迫使下属、下级与上级之间形成很强的人身依附关系,为了获得职位晋升,员工容易走进“琢磨人”而不“琢磨事”的误区。

  要刹住选拔人才的不正之风,须改革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转变上级意志在干部选拔中“一锤定音”的局面,要充分考虑职工意愿,发挥组织的功能与作用。只有这样,贤能者被提拔走上领导岗位,才能真正对单位、对组织负责。(整理:王森)

  选干部要选“贤能”而不是“好人”

  经验表明,一旦把选拔干部当“行好事”,将领导岗位当做“资本”,不正常的选拔干部机制选出来的干部也往往不一定是真正的“好人”。对相关国企的通报还指出,纪委在监督干部选拔时也在“做好人”,对长期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这说明“好人主义”还会破坏组织的免疫能力。“好人主义”传播力强,危害性大,如一场瘟疫,一旦传染开去,就会成为一场侵袭组织肌体的顽疾。

  因此,选拔干部,不能成为某些领导做“好人”的资本,也不能把“选贤与能”曲解为选“自己人”。“好人主义”非常害人,“好人主义”讲私情而不讲党性、讲关系而不讲原则,“好人主义”的庸俗作风常常是以权谋私、违法乱纪的前奏。党员干部想当这样的“好人”就有了“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想法,一些单位效能低下,就是因为这样的“好人”太多。

  想要干事业,“好人主义”要不得。我们的事业需要的是能干事、有担当的贤能之士,优秀干部既要有能力水平,也要有道德水准。要选出这样的千里马,需要组织发挥作用,群力群策荐人才,竞争上岗选能人。集体成员也要产生一种使命感、责任感,不回避单位发展中的矛盾、问题,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让干实事、讲真话的人成为“好人”的标准,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实事求是的风气。(王森)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