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肉奖励比发钱靠谱?

2018年04月26日 07:16   来源:北京晨报   

  近日,重庆市万州南京中学(原龙宝中学)在一次高三“二诊”模考后,奖励年级前20名学生,每人五斤猪肉。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学校奖励猪肉给学生,是让学生拿回家跟父母分享,一块做饭,感恩父母。20份猪肉摆放在地上,每一份猪肉上都贴这着红色的纸条,上面用黑笔写着“分享成功”的字样。(澎湃新闻4月25日)

  正方

  彰显教育情怀

  应该说,这早已不是这所学校的“原创”,此前已经有许多的学校,比如浙江温岭石桥头镇中学、广西扶绥县渠黎三中、河南郸城县秋渠乡希望小学都发肉当奖学金,这说明这样的奖励办法,得到了更多的认同。有说法称,孔子设坛讲学,弟子敬之以“束 ”,就是十条干肉。那么,“发肉当奖学金”可以说是“古已有之”,也因此,其实是无关“雅俗”的。如果说“俗”,那么,可以说是非常“接地气”。

  当然,这样的“奖学金”于今终究显得有点“别出心裁”。而且,于学校,不仅增加了工作量,或还添了不少的“麻烦”,比如要采购,要对肉的质量把关。但这样的“奖学金”,如网友所说“很实在”,比如,可以让家人分享孩子的喜悦。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学校送来的肉,也是在尝着儿女勤奋得来的成果。这样的奖学金会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自豪感,激励的效果可能更好。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家长对这种形式普遍表示接受,“学生的父母在享用孩子带回来的猪肉的同时,也会对孩子进行表扬,有利于家庭、社会对优秀学生再教育。”“让学生拿回家跟父母分享,一块做饭,感恩父母”,奖学金的如此“附加值”,是现金所没有的。

  显然,“发肉当奖学金”中有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情怀,既温暖又亲切,拉近了家庭、社会与学校心理上的距离。不容讳言,于现在教育受商业化浸染,校园里的急功近利同样不能幸免,为人师者如此执著地不放过每个教育的环节,并融入浓浓的温情,这并不容易。也因此, “发肉当奖学金”得到更多学校的效仿,是一个值得叫好的现象。(钱夙伟)

  提醒

  奖励是一门艺术活

  或许有人会以为,发放猪肉只是为了博人眼球,做噱头的成分更大一些。其实,无论其是不是噱头,只要能够发挥作用,就值得赞赏。因为,若是以高额奖金作为诱饵,势必会让学生产生一种“事事向钱看”的观念,无疑就会颠倒付出与收获的本质,但如果是以实在奖励作为引导,以一些有意义的奖品作为补充,长此以往,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更重要的是,对于学生来说,获得一份奖励就代表着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学校和老师的认可,那么他在下一步的学习过程当中,就能进一步地提高学习积极性。一份猪肉奖励,也许数额不多,但背后的启发意义却并不少。正所谓“民以食为天,百善孝为先”,把奖励的物质意义内化成精神含义,往往就要比单纯地口头表扬或者金钱鼓励好得多。

  可以说,如今很多校园多多少少都会受到“拜金主义”的影响。重物质轻精神,重成绩轻品质的例子比比皆是,但很多时候,理想中的校园应当是一种干净且纯洁的环境。若是单纯地“向钱看”,只会让学生活得越来越世俗,这也正是一些学校校园风气被侵蚀的原因所在。而不以成绩论英雄,不以金钱定奖励,往往才是教育评判标准走向正轨的不二法门。

  当然,奖励本身既是一门技术活,也是一门艺术活,如何把奖励落实到实处,做到精益求精、皆大欢喜,仍然值得学校和学生好好思考。说到底,奖励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无论猪肉当奖金的做法能否继续推行下去,至少从现阶段来说,它确实就要比金钱鼓励更靠谱。(宋潇)

  反方

  实在却并不实用

  乍一看,这种方法确实很实在,也很有创意,既奖励了学生,又让学生学会了感恩,可谓一举两得;可如果从实质考虑,这种方式却并不实用。

  如果想要从感恩的角度出发,也没必要一定要用猪肉,同样的道理,猪肉一吃就没了,如果奖励一些送给家长的小物品,比如茶杯、梳子、手电筒之类,都可以印章签字,不但容易保存,还小巧玲珑,不失文化气息,远远比猪肉“实在”多了。其实,不管是家长还是学生,都更注重奖品的收藏意义,直接奖励钱,或是奖励猪肉,都不是他们所希望的。

  并且,对于每一所中学而言,学校的一言一行都起着表率作用,每一项举措,都会在潜移默化中根植于学生脑海中,而把猪肉当奖品,未免太俗了。学校是育人的地方,虽不用故作清高,却也有必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就算想把奖品设置得另类一些,也应以“学者风范”为基准去增设奖品,四书五经,琴棋书画,都可;而猪肉,显然欠妥。猪肉之于学校,就像狗肉上不得正席,狗肉再实在,一旦入席,就有伤教化了。

  所以,对于学校来说,不管从哪个方面去考量,奖品设置还是应中规中矩,以具有纪念意义的实物为好。作为学校,对优秀学生奖品设置应多从学生的角度去掂量,兼顾实际影响并正确引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荣誉观。说到底,帮助学生设立一个有意义、易保存的奖品,远远比吃了就没的“猪肉奖品”实在多了。(徐建中)

  评判

  奖励优秀学生“无定式”

  或许对于给年级前20名每人奖五斤猪肉的做法,一些人会认为都什么年代了,还有奖励猪肉的,这种奖励实在是有些太“土”,不值得提倡。其实,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是多少年来,一直沉淀在家长和学生心中的大事。作为学生来说,谁不希望认真学习,考核好成绩?而对家长来说,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好,各方面都优秀?虽说学生要取得好成绩,需要每个学生的刻苦努力,但同样在这个过程中也离不开家长背后的鼎力支持。只不过,现在不少的学生都认为,父母伺候自己上学是应该的,自己需要什么,父母都应该保障和满足,在这种思维观念主导下,自然缺少感恩父母的理念和愿望。

  此次重庆市万州南京中学破天荒地对年级前20名学生搞了一次“实物奖”,每人奖五斤猪肉,表面上看确实有些“土气”,但是其现实意义却大于奖励五斤猪肉的形式。因为这样的奖励,不仅能够让家长和学生共同“分享成功”,而且也会让学生深深体味到自己学习成绩好,离不开父母的全力支持与精心呵护,理应用更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父母,让自己的父母充满喜悦和舒畅的心情。

  当然,让父母与学生“分享成功”,还有很多的方式方法,也未必就非得奖五斤猪肉,要知道随着天气的日益炎热,奖励猪肉也会存在着存储、携带不太方便的问题。但是这种引导学生感恩父母的理念和做法却值得各个学校倡导。作为学校,应当多创造一些机会,增加学生和父母之间的亲情感和幸福感。尤其是如果方法得当,操作简单,那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总而言之,奖励优秀学生“无定式”,只要有利于家长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感情交流,就都应当给予支持和点赞。(阎淑萍)

  三言两语

  拉近学生与父母之间的距离,好事一桩。——闫强

  挺好的啊,家长看着贴着“分享成功”字样的猪肉,肯定得琢磨怎么做这肉才隆重,哈哈。

  ——肖子墨

  以往都是精神鼓励,现在奖励猪肉了,还想咋的?

  ——杨玉明

  一家人吃着奖励的猪肉,其乐融融。——王军

  有吃有学,身心愉悦。

  ——覃劼中

  奖品是想长期保存的,猪肉怎么保存?——霍新

  奖品不需要有多贵,但要有永恒的纪念,从这一点来说,猪肉不太适合当奖品。——马少华

(责任编辑:臧梦雅)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