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因为好奇乱买“奇葩险”

2018年03月23日 09:36   来源:法制日报   刘 勋

  对于市场上的各种“奇葩险”,消费者不要因为好奇而盲目购买,要认真学习保险法律法规,多了解保险行业基本规律

  我国的保险业最近几年发展迅速,保险科技应用日益广泛,创新业务快速发展。依托于互联网保险对部分标准化传统保险的快速替代及场景创新型产品带来的增量市场,互联网保险创新业务保持高速增长。不过,记者调查发现,随着保险业创新速度加快,一些听上去较为新奇的保险产品也陆续出现,尤其是通过互联网销售的保险产品,有些甚至可以称得上奇葩(3月22日《法制日报》)。

  保险业被比喻为“社会的稳压器”,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的确能够帮助群众解决燃眉之急或后顾之忧,而实现这种效果的基本前提就是保险能理赔到位。能够按照承诺理赔到位应该是对保险公司最低限度的要求,如果无法做到这个最低要求,就说明保险公司自身存在诸多违法违规的问题。报道中提到的“奇葩险”大抵就属于此类无法理赔的保险。这些保险不仅欺骗消费者,还会扰乱保险市场,值得警惕与防范。

  “粉丝不满偶像恋情的恋爱险”“扶老人险”“七夕脱单保险”,仅仅从这些保险的名字看就感觉非常不靠谱,即便是名字听起来比较正规的险种,也不是随便就能在市场上推出。销售保险必须要经过行政监管机构的审批。保险法规定,设立保险公司应当经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还要求主要股东具有持续盈利能力,信誉良好,最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两亿元。这样的规定就是为了保障保险公司有能力理赔。如果销售各类“奇葩险”的公司不属于经过批准成立的合法保险公司,理赔能力的确值得怀疑。

  保险公司即便推出新的险种,也需要经过行政监管机构批准,并不能随意创设新险种而直接销售。保险销售必须保证保险公司能够大概率地盈利,这种盈利保证是建立在对社会风险的精密计算、调查推演之上,既不能突发奇想,也不能随意跟风。“偶像恋爱”“扶老人”“七夕脱单”这些现象无法通过统计学的原理测算发生的概率,根本就不符合保险的基本规则,违反保险行业的基本规律。

  “奇葩险”不仅理赔难以保障,还会有其他意想不到的后患。报道就提到购买某款“吃货无忧险”后,不仅不能理赔,消费者还会在医院有就医记录以及在各大保险公司有理赔记录,之后再购买其他保险时就不再是健康体,可能会被要求增加保费甚至拒保。虽然这款保险非常便宜,但是消费者购买之后真是后患无穷,不仅奇葩还很坑。

  对于市场上的各种“奇葩险”,消费者不要因为好奇而盲目购买,要认真学习保险法律法规,多了解保险行业基本规律。购买保险关系消费者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安全感和个人征信。针对各类“奇葩险”及相关公司,保险监督部门、工商执法部门、互联网销售平台等都需要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及时下架、及时处罚、及时宣传,真正维护好保险行业的正常秩序,保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臧梦雅)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