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广场舞,首先想到的就是那群身着鲜艳服装,在广场上列着方阵跳舞的大爷大妈们,震天响的音乐下,他们不顾周围人投来的异样目光,在广场上尽情地扭动着腰身。
不知何时开始,只有个别地区才有的广场舞开始在全国流行,广场舞一词也渐渐开始脱离它原本的含义,彻底变了味儿。
12月3日,很多老人聚集在杭州圆梦园小区中心广场跳舞,因为广场舞的声音太大,一男性业主的孩子睡不了觉,与广场舞大妈交涉多次无效后,该业主一气之下,终于忍无可忍怒砸音响。据小区物业经理说,该小区之前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但是最后大妈们换了声音更大的音响。
在这之前,类似的事件不在少数。在批判广场舞的立场上,大家意见出奇地一致,在所有抵制广场舞的新闻下,都是一边倒支持惩罚广场舞者的评论,对跳广场舞的人嗤之以鼻,认为他们活该。
但是为什么越骂跳广场舞的人越多呢?难道他们真的不知道自己的某些行为已经侵犯了别人的权益吗?据调查,跳广场舞的人均年龄集中在45到60岁,女性为主,从文化程度上看,以高中和初中学历为主,大部分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都是下岗或退休人员。
这一群体是被社会忽视的一个群体,他们还没老到需要政府和社会来关爱,也不像中年人一样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被卡在中间,没有存在感,子女刚刚开始自己的生活,他们对互联网也不感兴趣,退休后的孤独难以忍受。
广场舞的出现拯救了这一群体,他们找回了自信,找到了存在感,加入广场舞就像加入了一个集体,有着相同记忆的人们通过广场舞彼此相识,获得认同,内心不再空虚,生活也不再孤单寂寞。站在浩浩荡荡的广场舞大队里,被众人围观,即使不是很友好的围观,也能证明自己还活着,因此对于公众的不满,他们乐得享受,被谩骂着的同时也被社会关注着,也许,比起孤单,被人谩骂也可以忍受。
广场舞的大爷大妈们一次次抵抗背后,是别人无法理解的孤单,所以,他们的广场舞越跳越晚,音乐声越来越大,他们就是想用这样的方式来获得社会的关注,获得存在感,这种情况下,再多的人反对他们也不会在乎。
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关注这一群体的精神生活,用文明对抗不文明行为。家住濮阳市的王磊每早都会站在附近的中心广场上举着牌子抗议广场舞的噪声污染,牌子上写着“噪音扰民不文明”“请退还市民广场人行道、自行车道”。他这样做已经坚持了一个多月,起因就是家里的老人小孩被广场舞噪音折磨。于是他想出举牌抗议的办法,每天早上的6:30到7:30,他都会准时出现在中心广场上,在他的努力下,广场上的噪音真的小了很多,他的行为也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他说:“文明需要积淀,这是个过程。”
无论是难以忍受孤单而打扰别人的大爷大妈,还是向楼下扔秽物的业主,他们都没有尊重对方应有的权利。如果彼此都留下一点对对方的理解和尊重,不怀着抵触的心态沟通,了解彼此的难处,那么我想,也许周边居民能少一点噪音苦恼,广场舞也能回到它原来的样子吧。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