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 文化自信植根于创新创造活力(图)

2017年07月24日 14:54   来源:南方网   张全林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宣传文化战线锐意攻坚克难,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在新的起点上纵深拓展,取得一批开拓性、引领性、标志性的制度创新成果,进一步激发了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促进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繁荣,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7月23日新华社)

  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必须坚持文化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当今世界,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而文化自信的永续不竭,来源于不断地改革和创新创造。

  正确的改革方向决定文化的先进性。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就文化改革发展作出了一系列深刻阐述。文化自信是更持久的力量,强调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坚持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指出了文化发展的路径;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明确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关于完善文化管理和生产经营机制、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和市场体系的论述,阐明了发展的方式方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体现了对文化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突出社会效益是文化体制改革的主线。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是文化建设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充分考虑文化特点和功能定位,统筹文化宏观管理体制与微观运行机制改革,努力构建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是提升文化力的关键。“两个效益”相统一离不开具体的制度设计,明确提出“社会效益指标考核权重应占50%以上”,是对文化功能发挥社会作用的具体量化,使文化产业发展有了衡量的标尺。把文化传播全面覆盖到网上,规范引导网络文化健康发展,最大限度地激发网络空间正能量,充分考虑了信息社会背景下,文化发展的新特点,体现了文化发展与时俱进的特质。

  壮大文化产业,创新活力才能持续恒久。文化经济力是文化软实力的温度计,同时又是文化长足发展的内驱动力。近年来,着眼供给侧用劲发力,积极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提高了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从2012年到201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由1.81万亿元增加到3.03万亿元,占GDP的比重突破4%。文化市场是文化发展的舞台,有了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才能真正激活文化的创新创造。文化消费是对文化创造的天然拉动力,政府支持多种样式的文化设施建设,鼓励适当补贴居民文化消费,从需求侧激活了文化创造,增加了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

  民族之强盛,以文化为支撑。现实的文化自信,体现为充分肯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于实现民族复兴梦想、推进人类文明发展的价值。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华文化必将创造更加伟大的辉煌。这种自信,既是文化凝聚力的体现,又是文化创造的动能所在。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