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公共治理终结“冤冤相报”

2017年07月18日 07:27   来源:武汉晚报   杨京

  楼上居民难忍深夜噪音袭扰,多次往大排档泼水、丢废品。大排档老板在空地架起一个高清摄像头监拍整栋楼。此事在安徽合肥某小区已僵持数日。居民们称,大排档老板的做法侵犯了隐私权。大排档老板称,如果部分居民能不再高空抛物,他愿立刻撤掉摄像头。

  居民的抗议并非没有道理。私人是否有权利在公共场所安装监控设施,对外墙窗口的拍摄是否涉及居民隐私,种种因素本来就需要讨论。更何况,安装监控从初衷上就不是出于公共利益,更像是针锋相对的反击。

  如果追根溯源,居民抗议是因为装了摄像头,装摄像头是因为居民高空抛物,高空抛物又是因为楼下喧哗扰民……一环扣着一环,双方的矛盾冲突在层层加码之下才形成了如今的“死结”。

  大排档既然能够开门营业,想必是具备相关资质,通过了相关审批,但扰民的情况又客观存在。居民泼水抛物反击固然不对,但过激举动背后显然也有被逼无奈下“以毒攻毒”的成分。

  不难看出,双方矛盾的焦点,实际上是一个互相尊重相邻权的问题。在此之外,监控设备的安装及其引发的隐私权争议充其量只是衍生产物。换句话说,如果核心问题解决不了,无论有没有监控设备,矛盾都依然存在。

  事实上,随着城市发展过程中人员越来越密集,居住密度越来越大,就必然使得有关相邻权的矛盾愈发突出。在此事之外,类似的争议在全国各地也都时有耳闻。不过不得不承认,现有的公共治理政策,在这方面尚且存在不足。

  很显然的是,如果在大排档初现扰民端倪时,居民有畅通的投诉渠道,有关部门能及时介入整改,矛盾就不会发展到如今的地步。而要终结这条“冤冤相报”的链条,也终究要从公共治理层面寻找答案。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