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同志在主政浙江时提出的这一科学论断具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刻内涵,阐明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这一论断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为我们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提供了思想认识基础。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着力推动绿色发展,要求我们在发展中选好方向、做好取舍,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不断培育新的竞争优势,着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血脉,发展绿色经济需要以绿色金融为支撑。浙江银监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引导和推动浙江银行业树立绿色金融理念、建立绿色金融机制、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绿色金融模式。目前,浙江省绿色信贷余额达到7443亿元,在全省各项贷款中占比超过9%,而且资产质量优良。浙江绿色金融发展之路,成为绿色发展理念在金融领域的生动实践。
把握绿色经济发展机遇。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浙江作为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早的地区,在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先行一步,这客观上为浙江发展绿色经济与绿色金融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多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监管部门和银行机构形成高度共识,凝聚各方合力,着力推动经济金融绿色发展。浙江银行业必须把握好绿色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发挥先发优势,积极改革创新,推动绿色金融实践不断取得新突破。
结合实际发展绿色金融。根据浙江发展战略部署,浙江银监局引导银行业探索形成了绿色金融的浙江模式。一是立足“五水共治”的绿色银团模式。针对水资源治理项目融资金额大、期限长、利率低等特点,探索形成“五水共治”绿色银团贷款模式。二是培育特色小镇的绿色基金模式。2016年以来,浙江银行业对接49个特色小镇,提供资金172亿元,支持5751户创客。三是建设美丽乡村的综合授信模式。比如,浙江银行机构提供6.3亿元信贷资金,支持安吉特色文化村和旅游村修缮,8万农户从中受益,促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四是针对循环经济的绿色直融模式。拓宽循环经济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推动全国首单绿色企业债券落地浙江。五是助推机器换人的绿色租赁模式。加大融资租赁服务力度,实行厂商租赁、售后回租等模式,支持以机器换人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
建立监管平台和机制。为了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浙江银监局搭建了一个平台、建立了三项机制。一是搭建信息平台。与省环保厅合作建立绿色信贷信息共享平台,帮助银行获取企业环境行为信息。二是试点改革机制。在湖州、丽水、衢州等地实施绿色金融试点改革,推动绿色金融组织架构创新,开展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三是统计监测机制。建立健全绿色信贷监测机制,设置绿色领域、绿色风险、绿色信贷、绿色运营4个维度308个指标,融入生态旅游、“五水共治”等地方特色性指标,做到绿色金融进展和成效心中有数。四是监管评级机制。在湖州开展试点,建立绿色银行监管评级体系,将绿色金融评级结果与监管评级、机构准入、高管人员履职评价、绿色金融债发行等挂钩。
(作者为浙江银监局党委书记、局长)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