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绩莫靠“包装”出彩

2016年12月30日 07:32   来源:红网   慕容婷婷

  “兵马”未动,“材料”先行。记者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工作中,存在把说的当成做的、把规划当成现实、把思路当成成绩等用总结材料“包装”工作实绩的现象。工作刚刚开展,就急着总结成果、鼓吹宣传。岁末年初,这样的“材料政绩”,情况更为突出。(12月29日《人民日报》)

  前些年有一个很红的小品叫“如此包装”,讽刺了文艺界为了时尚、洋气,生拉硬拽,将作品和艺人包装得不伦不类的现象,令人啼笑皆非。生活中,“如此包装”并不鲜见:包装商品,重“椟”而不重“珠”;包装作品,重“文”而不重“质”;包装个人,重“表”而不重“里”……凡此种种,皆因心底浮躁、急功近利所致,虽然能得一时“花团锦簇”,但终难长久;虽看似“无伤大雅”,长此以往也会带坏社会风气,应该极力避免。

  若这种风气在为政者之间蔓延,则更值得警惕。政策刚出台,就急于见成效;任务才布置,就立马出成果;活动才开展,就忙于推广经验,急于求成,弄虚作假,抛弃实事求是的真理,追求华而不实的表象。更有甚者,为了追求“短平快”的政绩,热衷于“造势”“包装”,盲目“铺摊子”、隔空“造盆景”,看似“花团锦簇”,实质上“内无实物”,结果贻误发展、坑害百姓、破坏党和政府形象,必需坚决纠正,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政绩要“里子”不要“面子”,“中看”不如“中用”。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最大的任务是为人民谋福利,最大的政绩是群众的口碑。群众实惠是“里子”,领导开心是“面子”,只求“面上”好看,不求“里子”过硬,最终只能“失里子、丢面子”。只要从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小事入手,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让利于民、藏富于民、用财于民,“里子”实打实,又何必在乎“面子”?

  政绩靠“干”不靠“秀”,“画饼”实难“充饥”。好日子是干出来的,真成绩也是干出来的。不管蓝图绘得多美,规划做得多好,数据夸得多大,材料准备得多厚,离开“实干”,一切不过是“空中楼阁”。干部的政绩说到底就是百姓的柴米油盐,“吹”不出来,也“秀”不出来,只有和群众一块流汗流血、一起拼命使劲,办实事、求实效、创实绩,才能使政绩化为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利国利民利己。

  政绩要“潜沉”不要“突击”,“功成”何必“在我”。 事业之成是个渐进的过程,有周期,也有规律,需要“等待”,也需要“潜沉”。有成绩、见效果是政绩,打基础、开局面也是政绩,接好“棒”续好力,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还是政绩。况且没有前人栽树,何来后人乘凉?抱着“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的心态,沉下心来,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甘施铺垫之力,善抓利远之事,不搞“突击”,不求“立竿见影”,才是党员干部应有的“政绩观”。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