铲除“代人体检”的就业歧视还须久久为功

2016年08月22日 11:22   来源:南方网   斯涵涵

  时下正是毕业季,入职体检迎来高峰期。一些求职者为了确保入职体检能够顺利通过,求助于“代人体检”中介机构。记者调查了解到,“代人体检”之所以形成产业链,根源在于就业歧视仍然存在,一些明令禁查的体检项目仍被部分单位暗地作为参考。(8月21日《北京晨报》)

  说起来,“代人体检”并非今日始。由于我国特有的对乙肝病毒等疾病患者的错误认知,伴随着一桩桩就业歧视的事件频出,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催生出一批批代人体检的特殊中介,日益形成生意红火的产业链。

  体检本是对自己身体健康负责,入职体检是对用人单位负责。如今初衷良好的入职体检异化成“代人体检”并形成产业链,其中的滑稽与无奈令人沉重。对于部分用人单位而言,求职人员的“健康资质”已成为就业者的重要门槛,检查一些不合理的项目和指标,导致求职者面对的就业压力无形剧增,“代人体检”成产业隐藏着求职者的无奈,以及普遍存在的就业歧视。体检行业的火热背后,实际上是对双方权益的侵害,也严重影响体检工作的规范性、严肃性。

  人人都应该享有公平就业的机会,这是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标志,也是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我国就业促进法第三十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以是传染病病原携带者为由拒绝录用。在2010年多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中也明确,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不得在入学、就业体检中提供乙肝项目检测服务。虽然国家明令禁查相关项目,但因体检被查出乙肝病毒而被拒绝录用或被迫离职的事件仍在上演,比如近日“大学女教师患癌被辞退”的新闻就引起舆论关注,试想,参照事业单位编制的堂堂高等学府,都如此歧视患病群体,其他单位、行业可想而知。

  “代人体检”是一种作弊行为,涉嫌欺诈与非法经营。如果是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可能会构成刑法规定的非法经营罪。据此,代检中介可能面临行政处罚,重者或被追究刑事责任。而委托代检者通过代检得到的虚假体检报告,既损害用人单位的利益,也因弄虚作假的行为涉嫌违法。由此可见,“代人体检”危害巨大,影响社会诚信,损害法律威严。

  打击“代人体检”产业链刻不容缓。相关部门应该采取必要手段予以制止。建立统一的科学的体检规范,剔除就业歧视引发的不合理体检项目要求,对于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个人加大惩戒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同时要加强宣传,让代检者、代检中介、委托代检的人及全社会都明白,从事这种黑色交易存在很大风险,是违背公共道德与公共利益的违法之举。如果因为患者隐瞒造成传染,伤及他人,受害人有权依法进行索赔,这样的案例在国内早有发生。

  铲除就业歧视的土壤还须久久为功。我国以前招考公务员,颁发健康证都把乙肝病毒携带者排除在外。随着我国法制的不断健全,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合法权利得到更好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不再禁止乙肝病毒携带者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现在报考公务员也向他们敞开了大门。多项措施意义空前,但是“代人体检”产业链却告诉我们进步缓慢,难如人意。当下,我们要完善就业公平政策,严格监管执法,健全社会诚信体系,疏浚维权渠道。当“代人体检”销声匿迹,人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真实实力和体质找到合适的工作,我们的社会才真正进入消除歧视,倡导平等就业的健康之路。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