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习近平考察唐山的深刻含义(图)

2016年07月29日 11:03   来源:东方网   陆敬平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唐山抗震救灾和新唐山建设40年之际,来到河北唐山市,就实施“十三五”规划、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进行调研考察。(搜狐网7月29日)

  正值我国南北方灾区人民奋力抗洪救灾和全国人民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特殊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新唐山考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40年前一场大地震,让“百年城市建设夷为墟土,二十四万城乡居民殁于瓦砾,十六万多人顿成伤残,七千多家庭断门绝烟……”1976年7月28日凌晨的大地震,彻底改变了唐山的命运,西方媒体甚至断言,唐山将从地球上被“抹掉”。可事实作出了最响亮的回答,唐山不但没有从地球上消失,反而以崭新的面貌亮相于世界,让世界人民为之赞叹。回顾唐山的重生和崛起之路,我们不难发现这座城市的坚强、勇敢和不屈不挠。这也是在此节点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唐山的意义所在。正如他在考察唐山时所指出的那样,“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要更加自觉地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防灾减灾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不断从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实践中总结经验,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提高全民防灾抗灾意识,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这既是他对唐山重建经验的高度总结概括,更是对全国人民要面对灾害不低头,千方百计抗灾自救,重建家园的动员和期盼。

  发扬唐山精神,灾害面前不屈服。不可否认,今年入夏以来,我国南北方陆续遭到暴风雨的袭击,形成洪涝灾害,而且面积之广,损失之大实属罕见。这就给灾区乃至全国人民出了一道严峻的考题,是怕苦畏难,犹豫傍徨,坐等救援,还是鼓起勇气,上下一心,攻坚克难,奋起抗灾自救?事实证明,全国人民已作出了明智的选择,众志成城,抗灾自救。上演了一幕幕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但是,我们还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暴风雨还在继续,再加之高温来袭和灾后重建工作千头万绪,困难重重。依然需要全国人民继续发扬连续作战的唐山精神,咬定目标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恢复生产,继续前进。

  发扬唐山精神,苦干实干加巧干。俗话说,灾难面前方显英雄本色。我们必须牢固确立苦干实干加巧干的精神,争取以最短的时间、最小的投入,最低的代价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对此,来不得半点懈怠和马虎。根据本地灾情和实际能力做到先急后缓,先保民生后保发展。把精力财力、物力都用在刀刃上,花在关键处。同时,我们需要和期盼外援,但不能单纯依赖外援,毕竟全国受灾面积那么多,不可能依靠外援就能做好重建家园和恢复生产工作。这就需要灾区人民认真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在唐山考察时的讲话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排除万难去夺取抗洪抢险和重建家园的最后胜利。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