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浙江大学的竺可桢学院一道“番茄炒蛋怎么做”的题目,考蒙了不少学霸。而今年该校的试卷又一次走向“神坛”,惊现不少“大妈都会做”的试题,再次碾压众学霸。其中“选择湿面条和干面条,哪种需要煮的时间更长?分别需要怎样的火候”,成为同学们走出考场后提及次数最多的题。看似简单的生活常识,难倒了不少高考大战上的“英雄汉”。
除了生活常识之外,试题中还包括诸如“天津滨海爆炸事件涉及到的是哪家企业?《模仿游戏》的男主角扮演者是谁”之类涉及时下热门新闻及话题。如此新颖的试题,不仅让广大学生脑洞大开,不少网友也兴趣盎然,尝了一把新鲜。据腾讯网一项调查显示,两千多名参与者中,91.43%认为浙大出此考题合理。眼看着久闻其名、未见其行的素质教育,被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搬上考场,已经过了试学年龄、坐在电脑前的广大网友也仿佛过了一把干瘾。
受长期的历史遗留因素以及现行发展状况的影响,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履步维艰。自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基础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目标之后,尽管情况有所改观,但成效有限,尚未在全国范围形成规模。而相比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更重视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综合培养,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国家、社会、高校乃至学生个人的影响不可小觑。
浙大的“神考题”,是当下高校对素质教育进行积极探索的成功典范。把生活常识、时政信息、艺术知识、文学知识、心理测试进行大杂烩,更有利于选拔出知识掌握更综合、深入的学生。此外,今年最难的“引体向上”体质测试成为了必考项目,多数同学的“惨败”,一定会引发其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和短板,引导其注意培养拼搏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实现全面发展。
作为全国高校中的第一个荣誉学院,竺可桢学院也可说为素质教育开拓了一条新的道路。这样的“神”考题,在中国多一点也无妨。在此,笔者呼吁各大高校积极探索自己的“特殊培养模式”,通过努力克服教育投入经费不足、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单一、素质能力水平不一等现实问题,推出类似的教育创新产物一样,早日将国民教育推向素质教育的轨道。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