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在质疑声中进步

2015年05月04日 12:25   来源:光明网   张西流

  近日,教育部集中公示了79所高校2015年自主招生报名审核通过名单。除了北大外,今年恢复自主招生资格的中国人民大学共有637名学生获得了该校选拔资格。目前,尚有14所高校未公示名单。(5月3日《京华时报》)

  我国高校自主招生自2003年启动以来,始终伴随着各种质疑的声音。特别是,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蔡荣生被调查,随着媒体的各种报道将蔡荣生涉嫌的违法违纪行为指向“自主招生环节”,质疑声就变得更加尖锐,从而导致人大自主招生2014年“闭门思过”一年。如此语境下,今年高校启动自主招生,是否有“新动作”,自然备受舆论关注。

  事实上,被谓之“高考重大改革”的自主招生制度,自实施以来一直饱受社会诟病。人们最大的质疑集中在一点,即挑战了宪法底线,违反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当然,这里所指的法律,是与教育有关的法规,包括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规定与制度。既然自主招生这项改革制度在质疑中前行,监督者及具体实施者当如覆薄冰,在操作上最大限度地维护教育公平。

  然而,过去一些名牌大学在取得自主招生权之后,便将权力恣意发挥,让“自主”一再突破底线。无限制地降分,就是一个例证。殊不知,一旦降分突破了底线,高考便在自主招生面前沦为鸡肋,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只要重点中学校长倾力推荐,只要通过名牌大学语焉不详的面试,只要走一下高考过场,便可以将这所名牌大学搞掂。这对于绝大多数参加高考、以分数论成败的考生来说,凸显出了更大的不公。

  再者,名牌大学无底线的“优惠”政策,进一步提高了自主招生的“含金量”,这势必会助推学生及其家长不惜一切代价向享有“推荐权”的重点中学进军,从而也将择校大战推向白热化,让公平步步节退失守,城乡教育差别进一步拉大。可见,名牌大学自主招生,首先要守住规则底线。必须制定统一的高考分数的底线,先守住了分数底线,才有希望守住公平的底线,才不会突破腐败红线。

  必须看到,自主招生,在质疑声中不断进步。比如,取消了“校长推荐制”,改为学生自愿申请,网上报名;不得分配推荐名额;各校招生计划集体“瘦身”,并减少北京学生招生比例,等等。特别是人民大学,增加了自主招生透明度,不仅公布了每个自主招生专业的招生计划数、报名附加条件、考核形式、考核主要内容、降分幅度等,而且率先引入内部和第三方双重监督机制,有助于守住自主招生的公平。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