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礼上的脱衣舞露出了多重"羞"

2015年04月24日 13:28   来源:东方网   高福生

  或许很多人都无法想象,脱衣舞竟然能和丧事联系到一起。但这样的事情却在中国部分农村、乡镇上演。4月23日,文化部通报了两起在农村地区查办的“脱衣舞”案件:2月15日,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红玫瑰歌舞团”在一位老人葬礼上的演出,6名演员表演了唢呐独奏、二人转、舞蹈等节目后,在最后一个节目“艳舞”中,进行了“脱衣舞”表演;2月27日,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一位老人的葬礼上,王某等3名演员以跳“脱衣舞”等形式进行了淫秽表演。(4月24日《新京报》)

  印象中,“葬礼”是一个悲痛、肃穆、严肃的场合,尤其是在民风淳朴、封闭保守的中国农村,但凡老人去世之后,最流行的风俗就是安排亲朋好友在灵堂内打打小牌守灵,隆重点的则请人来吹吹唢呐,唱唱类似“包公吊孝”之类的传统戏曲,或做做法事来超度亡灵,以此来寄托哀思,怀念死者。没想到时过境迁,在城里几乎绝迹的“脱衣舞”表演,却“上山下乡”,在不少地方农村的葬礼上粉墨登场、大行其道。如此化悲痛为激情为死者“助兴”,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

  葬礼上的脱衣舞露出了农村丧事奢办的“羞”。这些年来,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农民的经济条件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从“温饱”奔上了“小康”。与此同时,一些传统的丧葬习惯也日渐走样、变形,丧事奢办、攀比之风在一些地方愈演愈烈,不辨美丑、混淆荣耻的“脱衣舞”表演也伺机在农村葬礼上“大显身手”,导致风俗变成了低俗,风情变成了色情。一些农民为了一个“脸”字,不仅热衷大办酒席,甚至不惜重金邀来“脱衣舞”班子支撑台面,集聚人气。

  葬礼上的脱衣舞露出了农村文化贫脊的“羞”。脱衣舞频频在城郊结合部及农村节会甚至葬礼上亮相,并出现摩肩接踵、人头攒动的“火爆”场面,从侧面反映了当前社区和农村文化生活的单调,人们精神生活的贫乏。比起城市的咖啡厅、KTV、网吧、图书馆和健身中心,眼下许多农民的日常娱乐就是看电视、串门聊天,或聚在一起起打打扑克,搓搓麻将,平常观看“演出”的机会少之又少。因此,当脱衣舞借助葬礼进入他们的视线时,也就无怪他们乐此不疲去凑热闹了。

  葬礼上的脱衣舞露出了职能部门监管的“羞”。黄赌毒是人人喊打的社会丑恶现象,葬礼上的脱衣舞无论怎么看都是在作贱传统文化,都是在挑衅社会文明的底线,都应在依法监管治理之列。可这种低俗的色情表演却在一些农村存在多时,并异化成了一种大多数人都见怪不惊的“民俗”,我们的文化部门,我们的镇村干部,我们的基层民警,为何要充当“睁眼瞎”,听任这种不法色情文化在乡村蔓延?当那么多少年儿童都在观看这样低俗的表演时,你们会红脸羞愧不?

  由是观之,“脱衣舞”脱去的并不是舞女身上那块小小的遮羞布,它同时警示我们,时代在发展,农民的物质生活正变得越来越好,而精神生活却相对滞后。在这个节骨眼上,如果没有新的健康活泼、喜闻乐见的休闲方式去占领农村文化市场,脱衣舞之类俗不可耐的休闲方式就会乘虚而入。如果农村文化阵地被脱衣舞占据,并与农村节庆、婚丧等习俗混为一体,不仅有损公序良俗,也有悖新农村建设的要义。精神上一贫如洗的农村,即使路再宽、楼再高也是浪得虚名。

  这次文化部查办和公布的两起“脱衣舞”表演案件,意在警示违法经营分子,震慑不法行为,令人击掌叫好。在当前情势下,要使这种“很黄很暴力”的脱衣舞表演淡出农村葬礼市场,须多管齐下:一是要加强对农民文化生活的健康引导,将移风易俗、厚养薄葬、文化下乡等活动落到实处;二是要加大农村演艺市场的监管力度,确保监管对象“浮出水面”;三是建立农村文化市场“黑名单”制度,依法查处从事违法经营行为的单位和个人,涉及违法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