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储粮损失400亿斤的板子该打谁?

2014年10月11日 10:18   来源:荆楚网   陆敬平

  据有关科研单位和专家测算,由于农户家庭储粮设施简陋、粮食装卸运输抛洒遗漏、过度或粗放式加工,我国每年造成的粮食损失至少在700亿斤以上,相当于2亿人1年的口粮。其中,由于农户储粮装具简陋,保管技术水平低,受鼠害、虫害和霉变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粮食损失率约为8%,核算每年农户储粮环节损失约400亿斤。(《人民日报》10月10日)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代诗人李绅这首诗言简意赅的阐明了农民种粮的艰辛,也曾打动着无数世人以节约粮食为荣。可是随着时代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今社会却出现这样的一幕,那就是年龄越大的人越节约,而青少年浪费粮食的现象却随处可见。值得引起足够重视。对此笔者不想多说,只想就粮食因储备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约400亿斤粮食损失说几句:

  储量装具简陋,急盼科研机构分忧解难。我们看到,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土地包产到户,农户每年收获的粮食大量增多,为此,农户们改变了过去传统用瓦缸或坛子储粮的做法,大都改为用芦苇编制的容器储粮,一次成千上万斤。但是,这种器具挡不住潮湿和虫害、鼠害。每年都有大量的粮食霉变和遭到虫鼠害损失,令农民倍感痛心而又无可奈何。期盼科学技术人员能帮其解决这一难题。可令人遗憾的是我国航天器上了太空,蛟龙号也潜入深海,可粮食储存难题却依然外甥打灯笼照旧,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我们那么多科研机构和人员情何以堪?值得反思。

  农民储粮习俗当改。如果把储粮损失都归结到科研人员头上也有失偏颇,作为农民亦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多年来储粮习俗不改。实质上虽然没有一种科学有效的保管粮食的方法,但是亦有不少行之有效而又简易易行的方法可以运用。一是由于宣传普及不够到位,二是农民因循守旧、积习难改。建议各地应根据本地实际,筛选一些科学有效的储粮防损妙招予以宣传推广,还可以推出一些典型,组织农民前去学习。因为农民绝大多数都是务实的,只有亲眼所见他们才能信服。否则,就可能出现任你说得天花乱坠,他依然不为所动的尴尬局面。

  再就是建议农民不要再惜粮如金,把家中多余的粮食卖给国家或粮食加工部门,以减少因自己储量不当造成的不必要损失。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亦要大力扶持粮食加工企业,搞好粮食副产品生产和增值工作。千方百计把农民手中的余粮进行转化加工实现增值等。这样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