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方便在职女工给孩子哺乳,今年初北京市启动了“妈咪屋”项目。9月3日,北京市总工会介绍,北京市首批200间“妈咪屋”的建设工作已基本完成,目前已启动第二批申报工作。目标是3年内将建成1000间“妈咪屋”。(9月4日《新京报》)
杨燕明:一直以来,女性喂奶就是一个公共议题。每次有人曝光女性在公共场合不得不给嚎啕大哭的孩子“喂奶”时,都会引发新一轮的讨论:母婴室何在?人性关怀何在?虽然屡屡探讨,且共识也已经达成,但公共场合母婴室的数量,仍然跟不上现实的需求。
范子军:可否让“妈咪屋”更多地“走向”街头,特别是一些人流密集、流动量大的公共场所?从报道披露的现行做法来看,“妈咪屋”主要是相关单位利用自身资源,设立在单位内部,主要面向内部员工提供服务。可现实中有多少哺乳女职员会带着孩子上班?那些出门在外的“背奶族”何处方便喂奶?
唐伟:“妈咪屋”落地提升城市文明成色,从中也让人看到,公共管理者更加注重文明的创建,并最终落实到细节之处。从民间的“母乳快闪活动”,到官方的“妈咪屋”项目启动,文明一直在路上并不断前行,才是最令人欣喜之处。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