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小耀艺的壮举唤醒自愿捐献器官意识

2014年06月11日 08:21   来源:西安晚报   黄春景

  11岁的深圳小学生梁耀艺身患脑瘤,临走前他要捐出肾脏肝脏。他告诉妈妈看到深圳很多人做好事,觉得他们很伟大,“我也想做一个伟大的小孩”。日前其心愿达成,捐出的器官8小时内挽救了更多生命。医生向小耀艺和其母鞠躬,母亲失声痛哭——向伟大的小孩致敬。(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6版)

  11岁小学生脑瘤去世,临终坚持捐献器官救人,读着这样的新闻,带给我们的是满满的正能量。关于梁耀艺的故事在网络上流传之后,许多网友表示都被这个小男孩感动了。“走好,孩子,愿天堂没有疾病和痛苦”,不少网友留言:“尽管你没有办法长大,但你帮助过的人会与你一起慢慢成长,带着你一起看美景一起看天堂。”一个伟大的小孩,能有如此伟大的奉献精神,尤显弥足珍贵。一个伟大的决定,结果改变了许多人的生命。小耀艺是伟大的,但与之相对应的器官移植资源短缺现象却不得不让人揪心。

  近年来,我国的器官供不应求的状况依然十分严重。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大陆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每年大概有150万人,其中只有约1万人能够做上手术,供需比是1∶150,许多危重病人因不能及时得到器官移植而死亡。器官短缺已成为阻碍器官移植事业发展的障碍。要想挽救更多病人,提高全民的器官捐献意识,同时在政策法规上给予保障和认可,已显得刻不容缓。

  当前,我国的器官捐献事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之所以造成器官移植资源短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受“死后保全尸”等传统观念影响。况且,器官捐献遵循爱心奉献、自愿无偿的原则,在捐献器官时,还需捐献者配偶、成年子女、父母的一致同意才能达成。亲属中只要一人反对,即使捐献者生前有意愿也只能作罢,全国各地已有多起因亲属劝阻而未能实现的实例。除了观念上的突破、公益意识的培育,器官捐献的相关法律、机制也亟待进一步建立健全。

  在自愿捐献器官方面,去年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鼓励党员、干部去世后捐献器官或遗体。今年4月,陈竺、华建敏、李金华等作为国家高级领导干部,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登记捐献器官意愿,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器官捐献事业的支持。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在门诊大厅最显眼的位置设立着“器官捐献纪念墙”,使更多人正视和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价值。

  器官捐献是一项崭新的公益事业,是彰显人性光辉的善举,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一个年仅11岁的小学生,去世后想到了捐出自己的器官,这个对成年人来说都是非常艰难的决定,却在一个11岁的小男孩身上展现无遗,虽然它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件,但却有许多人做不到。器官移植既能挽救患者的生命,又能以另一种方式实现捐献者生命的延续。愿小耀艺的主动捐赠行为,能够唤醒更多的自愿捐献器官意识,自觉加入到器官捐献行列中。倘能如此,则善莫大焉。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