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垫奶奶"的问题不该由大学兜底

2013年11月15日 10:35   来源:东方网   贺成

  75岁老人张素婷,在河北师大老校区做了20多年缝缝补补的活计,师大搬到新校区后又来到新校区摆摊卖鞋垫。11月6日,《燕赵都市报》报道了河北师大校园中这位“鞋垫奶奶”的故事。“鞋垫奶奶”成了师大的名人,关于她的文章在师大学子们的网络空间内被转发了800多次,许多学生留言称要去照顾奶奶的生意。然而昨天师大学生向本报求助称,“鞋垫奶奶”疑遭学校驱赶。(11月14日《燕赵都市报》)

  之所以驱赶“鞋垫奶奶”,河北师大保卫处工人人员的解释是:他们都是按照学校的规定来办事,不仅“鞋垫奶奶”不能进校从事经营活动,其他的摊贩同样不让进入学校,并特别强调“这也是为了维护学校安全、整洁的环境,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及担忧怕收留“鞋垫奶奶”后,有第一个就会有第二个,学校外边很多摊贩都会进入学校,到时工作就没办法开展了。

  不难看出,学校不能收留“鞋垫奶奶”,这看似跟大学人文精神不相符合,也有悖于学生的一片同情之心,但学校也有自身的难处。毕竟,校园周边小贩很多,他们虽然没给学生留下难忘的记忆,但透过摆摊背后的生活与生存,他们其实跟“鞋垫奶奶”都差不多,也都各人有着各自的艰难和无奈,如果这个问题始终得不到社会的全面关注,职能部门从根本上重视和切实地加以解决,显然就是以教育为己任、资源和条件都有限的大学校园无法承受之重的。

  再从媒体报道的一些细节看,“鞋垫奶奶”不仅年纪大了,而且没有兄弟姐妹,养女还没盖房,保定清苑老家的房子塌了……这一切听起来确实很是凄惨,也是应该得到社会关照的。但在政府倡导“老有所养”的背景下,这一系列的问题,也应该由民政部门努力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加以解决。从社会文明角度而言,就算学校方便收留,但一位75岁老人还如此在外租房、辛苦摆摊、常年以白菜就着馒头对付着过日子,恐怕也只能算是文明社会的耻辱。

  这一切也不是我们所愿意看的。原则上说,对弱势同情学校责无旁贷,但社会职能管理部门完善了,问题的归口也更应该清晰起来,而不能因为过去“鞋垫奶奶”在校园做了20多年缝缝补补的活计,关于“鞋垫奶奶”的一切苦难生存问题就该由学校兜底,甚至如今校园要规划了,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实在不能容留,便一味认为学校没有同情心、起码的人文关怀,从而把对社会的积怨发泄到学校此刻的决定之上,而应该厘清出现问题责任的根本所在。督促职能部门管理服务回归本位,这无疑才更有利于规范社会秩序、提升民众生活质量,以及减少和避免一些人靠另一些同情过日子的凄凉。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