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士司机玩微信 信息时代的最后一公里

2013年06月24日 07:14   来源:长江日报   肖畅

  的士司机们最近都不怎么聊对讲机了,改玩微信的已经越来越多。几乎可以预计,的士上,对讲机将被扫入石器时代。

  现在的网络产业,乃至媒体,每天苦心经营的就是终端开发,微信就是很好的终端。我们从渠道为王时代,进入到终端为王时代。现在,谷歌眼镜也开发出来了,它比手机更极端,你的一个眼神,都处在网络的神经中。尽管如此,我以为,我们对信息时代的判断,还乐观了点。

  微信跨越了地理限制,将司机们联网起来,可是司机们除了闲聊,仍然是汇报些支离破碎的路况信息。现在电台也在汇报实时路况,交管部门也在实时更新路况信息,通过电台等渠道发布。关于路况的信息来自多处,来自各个渠道,但我不知道三者之间有没有联结,有没有统筹处理、分析。

  交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利用摄像头,或者利用卫星视图,紧盯着全市重要路口的交通情况。他们所得到的路况,是视觉图像,是宏观全景。司机汇报的路况,可以是注意到哪些行人乱穿马路,甚至可以是注意到哪个栏杆设置得合不合理,这些都是感受来的信息,是具体而微观的。这就是两个信息系统,各自运作,很少有交互,也没有产生化学反应。

  这是我们处于信息时代的尴尬。从社会治理的角度而言,我们其实还没有进入信息时代,至少还差一公里。我们通过网络购物、学习、交友、发布与观看新闻;政府部门通过网络发布政务信息,也提供着互动平台。但是,社会与政府之间,并没有产生多少信息的化学反应。换言之,我们并没有形成社会治理的信息化——信息化管理,并不等于社会治理的信息化。

  保险公司有精算师,通过客户信息以及各种数据,可以具体计算出哪一种保险更适合哪些人,以及成本、收入的精确控制,等等。这种商业机构的能耐,却并没有体现到政府部门身上。当然,并非所有的国家、所有的部门都对信息治理表现得迟钝。上世纪90年代,纽约警局利用CompStat警务管理模式,对各个街区、时段的犯罪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形诸数据,然后有针对性的布置警力,且成功预防了很多犯罪事件的发生。CompStat 后来被称为“预测未来的图表”,而所有的操作,都是建立在信息的系统分析基础上。

  我们所生活的时代,信息早已无处不在,“数字管理”每天都在说。譬如,对于统计机构而言,我们的消费、收入、就业等等,统统成为了信息,被计算出各种数据,但往往得出各种我们不太在意的结论,即如平均收入增长率。确切地说,我们是作为信息的采集对象而存在,政府从我们身上采集各种信息,而我们自身并非信息的主动提供者。问题并不出在信息本身,而出在我们怎样看待信息。最重要的是:我们的丰富需求,有没有成为社会治理中所倚重的信息,社会与政府各自对信息价值的判断,有没有走到一起。

  不少人都说,技术、信息改变了生活。但有没有想过,正是生活本身,以及各种丰富需求,推动了技术的研发,推动了信息条件的改善?当我们还在抄袭别人的终端产品时,国外很多的终端研发,其实都来自社会的需求本身,甚至政府部门的信息化社会治理模式,一定程度上助推了信息的革命。也许,是别人的生活改变了技术,我们只是借鉴了别人的技术,又让我们的生活往前追赶了一步。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