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在莫斯科发表联合公报称,要“坚决抵制竞争性货币贬值,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货币政策应以国内价格稳定和经济复苏为目标,并尽量减小对其他国家的负面溢出效应。显然,与会各方已经认识到了竞争性货币贬值的危害。
竞争性货币贬值有愈演愈烈之势
竞争性货币贬值,指各国政府通过使自己国家货币贬值的方式来促进商品的出口。2009年7月9日,八国集团的声明草案显示,全球最大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领导人达成一致,同意避免采取贬值本国货币的方式来促进出口,原因是这种方式会对其他国家的利益造成损害。尽管此后的G20历次峰会都明确声明反对竞争性货币贬值和各种保护主义,但在美国采取多次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美元持续贬值的压力下,一场竞争性货币贬值竞赛在全球上演。
2012年年初以来,欧债危机反复和蔓延严重影响了欧元区经济,对其他经济体的外需也造成较大冲击,全球经济增长明显减速。面对严峻的形势,为了摆脱危机,刺激经济增长,从2012年第3季度开始,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等主要发达国家纷纷采取价格宽松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向市场增加货币供应量,试图通过货币贬值刺激经济。进入2013年,竞争性货币贬值有愈演愈烈之势,继1月22日日本央行宣告再次推出“无限期”货币宽松政策后,韩国、新西兰、欧元区和英国等国家的领导人和央行行长相继表示要采取积极干预措施,通过释放流动性,抑制本币升值过快,以提高本国产品出口竞争力。
竞争性货币贬值无助经济复苏
货币竞争性贬值的结果是,经济体国家的经济增长并未有多大改观,失业率也并未有多少下降。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缓慢不是流动性不足而是需求不旺。在美国目前经济低迷、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严重不足的背景下,美联储采取新一轮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对于刺激美国经济复苏的效果并不一定理想。美国现在最严重的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而非货币供应量不够,美国更需要的是新财政刺激方案和维护强势美元,并非让流动性进一步泛滥。新增的流动性不会迅速进入实体经济变为资产,而是流入金融机构和海外,催生新的资产泡沫,且有可能为未来美国和全球的通货膨胀飙升甚至失控埋下伏笔。
日本的情况更不容乐观,长期以来日本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外需,日本经济陷入困境,除了受世界经济减速、日元升值的影响之外,主要是受日本政治的严重拖累,导致外需大幅度下降。日本当前的主要问题是需求不足,而非流动性不足。由于经济前景不明朗,日本企业不愿意扩大投资和生产。由于日本政府要提高消费税税率,对未来充满不安的日本人也不愿意消费。由于日本民众对经济前景普遍感到不安,企业投资和国民消费都可能受到很大影响,这些都是量化宽松政策难以改变的。从长远来看,日本若持续大幅印钞,日元可能将持续贬值,而这也将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首先可能导致日债危机。另一方面,日元贬值也将让日本企业的海外投资遭遇汇兑损失,也使日本企业进口原料成本增加,使处于困境中的日企雪上加霜。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3月18日援引德国中央银行行长魏德曼的话说,货币政策并非解决所有问题的万能药,竞争性货币贬值没有赢家。事实的确如此,从汇率变动的效果来看,如果各国都实施竞争性货币贬值,直接干预汇率,货币贬值效应部分将相互抵消,对刺激出口的效果是有限的,负面影响却很大,容易导致本国的外汇储备和货币投放量大幅度增加,将引发资产价格泡沫、黄金和资源价格飞涨,进而产生全球性通货膨胀,最终再次导致实体经济严重受损。因此,竞争性货币贬值并不能促进全球经济的复苏,反而使全球流动性泛滥、资产价格泡沫、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外汇市场更加不稳定。
竞争性货币贬值是以邻为壑
世界已进入“金融化生存竞争时代”,在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变革与国家间生存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趋势下,金融货币手段越来越多地成为了发达国家转嫁危机,刺激经济增长,维护其经济与金融霸权的常态化金融生存竞争手段,这些手段包括量化宽松、汇率和利率操控、债务货币化等竞争性货币贬值政策措施。从长期来看,发达经济体国家频繁推出竞争性货币贬值,对自己来说是饮鸩止渴,不可持续,对其他国家来说是以邻为壑,因此,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国家对货币竞争性贬值造成的危害不能掉以轻心。可以预见的是,一旦美国、日本和欧元区国家的货币贬值从独立行为变为普遍现象,整个世界货币体系就会联动震荡,而伴随着不确定性的增加,发展中国家将会更多地为发达国家过度利己的货币政策埋单。
由于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有很强的溢出效应,竞争性货币贬值造成的流动性泛滥,一方面推高了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另一方面通过资本外流进入新兴市场经济体,从而引发了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资产价格轮番上涨,并面临沉重的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严重阻碍了新兴经济体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从而对世界经济复苏带来负面影响。
积极应对竞争性货币贬值
面临着世界经济长期衰退的困难和问题,世界各国应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采取坚决而有效的一致行动,坚决抵制各类过度利己的竞争性货币贬值,各国应着眼于国内消费和投资的增加,采取有效措施刺激经济,为全球经济的复苏作出贡献。
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同时也要防止美国货币政策突然转向带来的冲击。一旦美联储政策开始转向,全球流动性将会转向趋紧,全球资本市场也将迎来重大拐点,资金将撤离高收益债券以及新兴市场,美元上涨,新兴市场货币贬值。对新兴市场来说,虽然输入性通胀压力下降,但短期内本币贬值、资金流出以及与美元缩小的利差,或导致本国流动性趋紧。同时,央行通过放宽货币政策来补充流动性的能力受限,资产价格可能受到冲击。
对中国来说,全球性货币贬值竞争带来的外部输入性通胀的“不可控、难调节”将使我国“稳增长、控通胀”等多重政策目标实现难度加大。未来,中国的调控政策要更加及时、审慎、细致,更加具有前瞻性、准确性和灵活性,尽可能使用数量手段对冲流动性,避免本国货币过快升值。要始终对抑制通胀和房地产泡沫采取高压态势,防止通胀水平和房地产价格的借机反弹。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人民币汇率,尽可能降低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严厉打击跨境资金违规流动,防止热钱等违法违规短期资本的大进大出,避免资产和金融市场大幅度波动和资产泡沫的产生。
(作者系同济大学财经与证券市场研究所所长、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