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历式微隐喻文化传播方式的变迁

2013年01月05日 07:05   来源:羊城晚报   唐螂

  鄙报一则挂历式微的综述,惹得媒体纷纷转载。理由无他,皆因“挂历”这种曾经被中国人青睐、颇有文化意味的生活现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随着环保生活理念的倡行,不由自主地淡出公众的生活和视野,成为人们对上个世纪怀旧的最后一抹余辉。

  挂历可谓风靡国人生活数十年,作为纪年纪事的书面载体之一,同时还承载着百姓们喜闻乐见的许许多多特别的内涵。如果硬要给其分类的话,开放改革后的挂历可谓百花齐放:有明星挂历、山水风光、企业形象、字画剪纸、“宜忌通胜”等等各种文化内容。作为流行文化的某种载体,挂历除了商品化的专门出版之外,很大部分是企业或法人单位为了标榜自己的理念,给客户印制团体性礼品。这类印刷品虽然千姿百态,但万变不离其宗,就是承载着发行者本身或者发行对象最直接的追求、梦想、理想。这种既大众但又能够凸现个性的印刷品可谓是发行者印得爽,受用者也挂得爽。

  曾几何时,印刷发行挂历是中国一个庞大的“文化产业”,现今的许多广告大鳄、文化传播大鳄、印刷发行大鳄们,谁没有在“挂历印刷”这个产业链上,挖过第一桶金?而从平头百姓到达官贵人,中国家庭又何尝没有经历过“视挂历为年礼”的时代?幸亏那些年头还没有时兴过度包装,否则,“挂历满街走”的风尚,还不知会刮成什么样儿!

  挂历值得令人怀念的地方,恐怕在于它的实用性和精神享受性在当时技术条件下,完美地结合于一起,而且雅俗共赏,同时每年都有每年流行的主题。这想起来颇有纪录时代的意味,是人类学家、社会学家们很好的研究题目或者研究样本。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数字化生存的年代,挂历这种曾经辉煌的“纸质媒体”,已经被手机、电脑的数字化载体所代替。

  慨叹挂历的默默离别,不如关注挂历这种文化传播方式的变迁。在报道中,我们看到,挂历的公共传播功能逐渐弱化被其他媒体所替代,但是,在私人领域却还有着自己广阔的存在空间。这可能也昭示着,社会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而文化载体的发展,也只有不断适应小众的需求,才具有向自由王国升腾的空间。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