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吴韵汉风之地 创新永不停步

2022年09月16日 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为我国的一个经济大省,江苏省的地区生产总值多年稳居全国第二。近年来,江苏省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任务,以创新举措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近日,“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江苏苏州和徐州,实地感受吴韵汉风之地的创新力量。

  产业升级 创新引领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1963年,新中国第一台5吨汽车起重机在徐工集团的前身之一——徐州重型机械厂诞生。而徐工集团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43年成立的鲁南第八兵工厂。几十年过去了,作为徐州人民骄傲的徐工集团,正不断刷新着移动式起重机的起重世界纪录,目前已达到2600吨。新时代的“中国制造”,正在转变为“中国智造”。今天的徐工集团,通过运用5G和大数据技术,以“智”赋能全价值链,已将“徐工智造”推进到4.0版本。

图为徐工5G全价值链智能工厂里的“智慧云”展示屏。(中国经济网记者 邓浩/摄)

  徐工重型机械有限公司信息化管理部部长李忠福向记者介绍说,徐工5G全价值链智能工厂目前建立了10条智能生产线、4个智能车间,使产能、质控、效率等方面的水平得到大幅提升,该工厂也先后获评国家智能制造标杆、国家级试点示范工厂和绿色工厂。徐工集团成功打造的“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成为排名前三的国家级双跨平台。

  “‘徐工智造’的不断迭代创新,也是当下我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大潮的缩影。”李忠福表示。

  不仅机械企业,医药企业同样是“中国制造”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2011年成立于苏州工业园区的信达生物制药集团,凭借卓越的创新能力,实现了高速发展。该企业开发出了一系列原创性产品,获得了国际国内市场的认可,已被认为是中国生物制药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创新生物药企之一。

  据信达生物制药集团首席科学家陈炳良介绍,在其6000多人的高端生物药开发、产业化人才团队中,研发人员有1500多人,博士、硕士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以上,海外归国专家及具有国际制药集团工作经历的人员有2000多位。

  “在公司成立之初,我们就树立了这样的理念:我们做的抗体药,既要质量好,又要让百姓用得起。”陈炳良表示。

  区域协调 对外开放

  位于长江入海口南岸的太仓港,古称刘家港,是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我们一直在讲,太仓港是‘江尾海头’第一港。”太仓正和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操作部经理徐宁龙笑着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说,太仓港是上海港在长江上的唯一江海中转平台,也享受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航线资源的“溢出效应”。

  2021年6月28日启用投产的太仓港集装箱四期码头,是全国内河及长江流域首个堆场自动化码头,配置了15台无人双悬臂梁自动化轨道吊。轨道吊通过AR和人工智能技术自动识别集卡位置进行装卸操作,相较传统作业场景,可减少设备作业人员约70%,提升作业效率约20%。

图为太仓港龙门吊。(中国经济网记者 邓浩/摄)

  据了解,2021年太仓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703.8万标箱,跃居全国第8、全球第25位;货物吞吐量完成2.43亿吨。今年1-7月份,太仓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445.5万标箱,同比增长15.4%;货物吞吐量完成1.5亿吨,同比增长10.3%。“我们正在加速推进沪太同港化进程。”徐宁龙表示。

  和“江尾海头”的太仓港一样,“地利”对于淮海国际陆港也很重要。

  “徐州开行中欧班列的最大优势,就是靠近沿海。”徐州淮海国际陆港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品表示。

  从淮海国际陆港进出的中欧班列,是徐州加快融入“一带一路”、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节点城市的核心载体和重要开放平台。据了解,2019年至2021年,徐州中欧班列连续三年年开行量增长超100列。自2015年首开以来,累计开行近1200列,年开行规模已超400列。预计到2025年,徐州中欧班列年开行数量将达到800列。

  “我们正在持续深度推动淮海国际陆港和连云港海港的双港联动,加快构建具有班列特色的多式联运体系。这也是我们的创新之处。”吕品认为,徐州中欧班列的蓬勃发展,也有助于提升徐州物流枢纽对苏南、苏中地区的辐射力和吸引力,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社区之治 智慧赋能

  新时代的社区,是面向全龄人口的美好生活共同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把社区工作做到位做到家,是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关键。

  位于昆山市陆家镇的邹家角社区,由14个小区组成,常住人口1.1万人,其中志愿者规模就达到了500多人。据了解,自2017年起,邹家角社区通过创新工作方式,彻底改变了此前小区环境脏乱差和居民投诉率居高不下的状况。

  “我们在百姓的家门口建立了党群服务点,让群众办事更加便利;通过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组建了志愿者队伍。无论疫情防控、垃圾分类、假期为孩子们组织公益活动、老人日间照料,还是其他社区服务,志愿者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邹家角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江玉琴对记者说,“社区事情很多,只有引导更多居民参与进来,才能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社会治理是一门科学。位于徐州市鼓楼区环城街道的米兰社区,下辖两个小区,常住人口超过7000人。得益于鼓楼区“智慧社区”平台建设,米兰社区居民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现在领取尊老金特别方便,在家里就能认证完成,不用再像过去那样跑腿了。”米兰社区居民彭琳告诉记者。她的父亲年满80岁了,按照当地规定,每月可以领取固定的尊老金。只要点开“智慧鼓楼”微信公众号,登录“智慧社区”平台,按照流程进行操作,几分钟就能完成认证。

在米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居民可以使用自助设备,将需要了解的各部门办证流程在线打印出来。(中国经济网记者 邓浩/摄)

  据了解,米兰社区率先在徐州市推行了全科社工“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服务模式,居民线下办理综合业务只需要到一个窗口,居民线上进入“智慧社区”平台就可办事。这极大地提高了社区工作效率,方便了群众生活。“在工作中,我们充分利用‘智慧社区’平台服务好广大居民,特别是‘一老一幼’。” 米兰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于国英表示。(中国经济网记者 邓浩 张相成)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李焱)

【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吴韵汉风之地 创新永不停步

2022-09-16 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