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优质种源既要存在库里,更要种在地里

2022年08月23日 12: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呼和浩特8月23日讯(记者 年巍 王岩)在草坪上,大家见过什么样的标语?大概是“小草依依,足下留情”。然而,在内蒙古呼和浩特的蒙草种业中心门口,有一条由小草铺就的小路,却写着“走路草坪欢迎踩踏”。

蒙草种业中心门口的草坪。(中国经济网记者 年巍/摄) 

  “这块‘走路草坪’正是蒙草快乐小草运用‘草’科技打造的创新生态专利产品。”蒙草集团品牌总监陈睿珏向中国经济网记者介绍,“走路草坪”混合了不同品种的乡土草种,具有节水、耐踏、低养护等特点,能在降雨时有效缓解降雨径流,而层层结构支撑也为营造海绵城市与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创新选择。”

  小小的种子,能迸发出大能量。“实现绿色发展关键要有平台、技术、手段,绿化只搞‘奇花异草’不可持续,盲目引进也不一定适应,要探索一条符合自然规律、符合国情地情的绿化之路。”

  据介绍,八年来,蒙草团队加大特色种业科研、应用研究投入,在全国建立了18个种业研究院及对应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收集种质资源4.8万份、标本12万份、土壤140万份;研究抗旱、耐寒、耐踩踏、可药用等植物应用特性,审定25个草品种,获得6项国家植物新品种权,6个品种随嫦娥太空育种,6个草种搭载神舟十三号进行航天诱变,为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

蒙草种业中心内的土壤资源库。(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岩/摄) 

  这些种质资源正是提升内蒙古草原草种繁育质量的“宝库”。如今,这个蒙草种业中心成为了内蒙古草原生态修复的“智慧大脑”。中国经济网记者走进“小草数字指挥中心”,在大屏幕上随手点击了内蒙古的一个地方,屏幕上立即呈现出这个地方的生态数据,包括气候变化、土壤成分、植被情况、种植须知等信息,还能给出修复方案。

  “乌海矿区灭火工程、河套地区盐碱地治理、乌梁素海水污染治理、岱海水环境生态监测、扎赉诺尔百年露天矿生态修复、科尔沁草原沙漠化改良,这些近年来内蒙古的重大生态修复项目都有蒙草集团参与。”蒙草集团相关工作人员向中国经济网记者介绍道。

  有了种子只是开始,种下种子,才能守候希望。对于生态修复这项事业来说,找到“顺国情、合地情”的乡土草种仅仅是第一步。陈睿珏向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优质种源既要存在库里,更要种在地里。未来,蒙草集团还会不断完善“草种业保育繁推模式”,保障草种良繁地、草种业优势区域,建立有地方特色的“草种良繁基地”,保障农牧业发展、生态修复有种子可用、适用。

  “把种子用起来,才是对资源最大的保护。为此,我们还会积极推进‘数字种业平台’上线,让种质资源收集、鉴定、保存、研发、生产以及产品应用实现全流程一码追溯,用数据精准导航,创新研究种业增产、快繁,推进草种业高质量发展。”陈睿珏说道。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
  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
  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
  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
  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优质种源既要存在库里,更要种在地里

2022-08-23 12: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呼和浩特8月23日讯(记者 年巍 王岩)在草坪上,大家见过什么样的标语?大概是“小草依依,足下留情”。然而,在内蒙古呼和浩特的蒙草种业中心门口,有一条由小草铺就的小路,却写着“走路草坪欢迎踩踏”。

蒙草种业中心门口的草坪。(中国经济网记者 年巍/摄) 

  “这块‘走路草坪’正是蒙草快乐小草运用‘草’科技打造的创新生态专利产品。”蒙草集团品牌总监陈睿珏向中国经济网记者介绍,“走路草坪”混合了不同品种的乡土草种,具有节水、耐踏、低养护等特点,能在降雨时有效缓解降雨径流,而层层结构支撑也为营造海绵城市与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创新选择。”

  小小的种子,能迸发出大能量。“实现绿色发展关键要有平台、技术、手段,绿化只搞‘奇花异草’不可持续,盲目引进也不一定适应,要探索一条符合自然规律、符合国情地情的绿化之路。”

  据介绍,八年来,蒙草团队加大特色种业科研、应用研究投入,在全国建立了18个种业研究院及对应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收集种质资源4.8万份、标本12万份、土壤140万份;研究抗旱、耐寒、耐踩踏、可药用等植物应用特性,审定25个草品种,获得6项国家植物新品种权,6个品种随嫦娥太空育种,6个草种搭载神舟十三号进行航天诱变,为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

蒙草种业中心内的土壤资源库。(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岩/摄) 

  这些种质资源正是提升内蒙古草原草种繁育质量的“宝库”。如今,这个蒙草种业中心成为了内蒙古草原生态修复的“智慧大脑”。中国经济网记者走进“小草数字指挥中心”,在大屏幕上随手点击了内蒙古的一个地方,屏幕上立即呈现出这个地方的生态数据,包括气候变化、土壤成分、植被情况、种植须知等信息,还能给出修复方案。

  “乌海矿区灭火工程、河套地区盐碱地治理、乌梁素海水污染治理、岱海水环境生态监测、扎赉诺尔百年露天矿生态修复、科尔沁草原沙漠化改良,这些近年来内蒙古的重大生态修复项目都有蒙草集团参与。”蒙草集团相关工作人员向中国经济网记者介绍道。

  有了种子只是开始,种下种子,才能守候希望。对于生态修复这项事业来说,找到“顺国情、合地情”的乡土草种仅仅是第一步。陈睿珏向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优质种源既要存在库里,更要种在地里。未来,蒙草集团还会不断完善“草种业保育繁推模式”,保障草种良繁地、草种业优势区域,建立有地方特色的“草种良繁基地”,保障农牧业发展、生态修复有种子可用、适用。

  “把种子用起来,才是对资源最大的保护。为此,我们还会积极推进‘数字种业平台’上线,让种质资源收集、鉴定、保存、研发、生产以及产品应用实现全流程一码追溯,用数据精准导航,创新研究种业增产、快繁,推进草种业高质量发展。”陈睿珏说道。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李焱)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