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五,也是古时人们“推磨做豆腐”的日子。春节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春节在传承发展中也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比如,腊月二十五这一天的传统民俗活动就有磨豆腐、接玉皇、照田蚕、千灯节、赶乱岁等等。最主要的是“推磨做豆腐”,这可不,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各大消费品市场里人头攒动,菜场上的豆腐也紧俏了起来。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是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如办年货、扫尘、贴年红、团年饭、守岁、压岁钱、舞龙舞狮、赏花灯等习俗,都凝聚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精华。腊月二十五这一天,江南一带人们就会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多样的民俗,折射中华文明的包容开放。
春节年俗代代相传,中国传统文化尽显生命力。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岁月洗礼其也早已融入到了我们民族的血液中。在腊月二十五这一天,有黄豆的自己做豆腐,没黄豆的买点豆腐,就成为了一些人们的“老规矩”。再比如一些地方,“二十五糊窗户”,虽然不再用纸糊窗户,但贴窗花、贴福字、挂对联等习俗依然流传。代代相传的年俗,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与时俱进,民俗文化有了时代新内涵。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民俗文化也在不断地演变。比如“推磨做豆腐”,因为“腐”与“福”有相似发音,做豆腐对人们而言意味着“在新年收获幸福以及福气”。在这一天,一些地方人们会把剪好的“福”字倒着贴在窗户或者门上,同样表达了希望“幸福、福气来到家里”的意思。民俗文化随着时代发展而演变,也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
挖掘民俗时代内涵,厚植“追梦人”文化自信。一些地方在除夕以前有吃豆腐渣的风俗,这是因为在古代人们最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往往都难以满足,但同时也是勤俭节约的写照。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从凭票证购买商品到通过电商“买遍全球”,从单调的文化生活到多姿多彩的银幕、荧屏、舞台,每一个中国人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但勤俭节约美德却一直都没丢,让追梦人步伐更加坚定。
红红的灯笼挂满大街小巷,“扫尘”“推磨做豆腐”接连上演……尽管离鼠年春节还有几天,但浓浓的“年味”已经扑鼻而来。尤其借助互联网,春节年俗有了更多的打开方式,也让人们有了更多获得感。当然,中国传统文化在春节大放异彩,这在为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注入强大力量和不竭动能的同时,也激励着14亿中华儿女不断增强文化自信,以新担当新作为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秦平)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