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评新而论·中国经济再出发】漫聊:蓝天、碧水和净土,我们共同来保卫

2018年11月21日 09:0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污染防治,关系你我他。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是我们共同的心愿。让我们随着这个三口之家的脚步,从北京到昆明,再到金华,来看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美丽中国故事。

  (策划: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部;统筹:李焱;脚本:邓浩;制作:李岳


(刷新页面,从头看起)

  场景一:北京香山

  爸爸:又是一个艳阳天,蓝天白云下爬香山,幸福就是这么简单。

  妈妈:每年这时候都要来看看红叶,不然总感觉少点儿什么。北京蓝天越来越多,我现在出门都很少戴口罩了。

  儿子:爸爸您能这么幸福还不是要感谢妈妈。妈妈您喝水。

  爸爸:臭小子说得没错。你妈妈做环保科研工作太辛苦了,老加班不说,还经常出差,不是去调研,就是参加环保督察。这几年生态环境是越来越好了,你妈妈努力没白费。

  妈妈:你们爷俩快别一唱一和了,说得我不好意思了。生态环境保护,全国一盘棋,我能做好一颗螺丝钉就不错了。

  儿子:妈妈,草地上有个饮料瓶,我去捡一下,放到垃圾桶里。谁这么没素质乱扔垃圾?

  妈妈:好孩子,真懂事。

  儿子:那当然。妈妈您不是常说“打造生态环保铁军,也要从娃娃抓起”嘛。我作为环保工作者的家属,可不能给您丢脸啊!

  爸爸:说得好!等寒假到了,爸爸妈妈带你去“春城”昆明看海鸥,算是奖励你的。

  儿子:哈哈,爸爸妈妈万岁!


(刷新页面,从头看起)

  场景二:云南昆明滇池

  儿子:滇池实在是太美啦!还有这么多红嘴鸥,我要在草海大坝上多拍几张照片,发到朋友圈让同学们羡慕嫉妒恨,哈哈!

  妈妈:是啊,滇池是昆明靓丽的名片。不过三十多年前,滇池可没有现在这么美。当时,由于工业粗放发展,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加,环保措施却没有跟上,导致滇池水质快速恶化,成为我国污染最严重的湖泊之一。

  儿子:太可惜了!那后来呢?

  妈妈:滇池治理是一场持久战。从1996年开始,滇池治理被纳入国家重点流域治理规划。近年来,云南省全面实施综合治理,在遏制污染增加的同时,清理过去产生的污染,环境持续改善,水质也比以前好多了。

  爸爸:不愧是环保专家,资料信手拈来。看新闻说,国家珍稀鸟类彩鹮和白眉鸭都开始在这里出现了。滇池治理任重而道远,不过我相信,滇池会越来越美的。

  妈妈:污染防治是一场硬仗,需要全民参与,共同努力。儿子,等暑假带你回浙江金华老家看看,一个名副其实的美丽乡村,环境治理得很不错。

  儿子:好啊!我还没回过浙江老家呢!


(刷新页面,从头看起)

  场景三:浙江金华某农村

  儿子:妈妈,这就是农村老家啊!荷花满塘、小桥流水、绿树成荫,像公园一样漂亮。

  妈妈:这个荷塘的主人是我小学同学,原来是养珍珠的,既污染环境,也挣不了多少钱。这两年改种荷花了,一个莲蓬卖两元,一天能卖掉两千多个,挣得比原来多多了。

  爸爸:别看这个村子不大,生活设施可不少,还建了生态洗衣房呢,我去年来的时候就有了。以前村民们在池塘边洗衣服,现在都送到洗衣房洗,既方便又环保。

  儿子:一路走过,庭院和街道真干净啊!我发现这里也有不同颜色的垃圾桶,金华农村也实行垃圾分类了吗?

  妈妈:金华2014年就开始在农村试点了,到现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已经覆盖了金华全部的乡镇和绝大多数的行政村,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八成。现在村民们的环保意识高着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啊!

  爸爸:这些年浙江在环境保护方面有不少成功的经验。如今已在全国推广的河长制,最早就诞生在浙江湖州。金华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的经验,现在各地都来学习呢!

  儿子:这都是妈妈告诉您的吧?

  爸爸:臭小子,别小看你老爸,好歹我也陪你妈妈回浙江好几趟,实地“考察”过,还能不知道?不知不觉,前面就到你外公外婆家了。

  儿子:在这里度假肯定很爽,环境太美了,我要多住几天。这次回来没通知外公外婆,我先去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惊喜,哈哈。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后语: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成效明显。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跨越的非常规性关口。保卫蓝天、碧水和净土,我们责无旁贷。

(责任编辑:邓浩)

閸掑棔闊╅崚甯窗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
  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
  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
  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
  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