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六十六)| 为什么要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

2018年01月17日 15:47   来源:学习中国   

  答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这是就当前社会阶层日趋固化、社会纵向流动性明显弱化而提出来的,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目的性,对形成合理、公正、顺畅的社会纵向流动,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深远影响和意义。

  第一,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社会流动是指个人或群体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从一个社会阶层向另一个社会阶层的转变。一个社会能够创造更多的纵向流动的机会,既是社会充满活力的象征,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近些年来,我国阶层固化现象明显,中低阶层上升渠道日益狭窄,跨阶层纵向流动趋缓。我国社会纵向流动性下降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

  社会纵向流动性弱化,社会阶层日趋固化,是我国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阶层固化的社会,人们的社会地位往往由家庭背景因素决定,人们不断尝试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命运,但通道受阻会导致努力失败,因而产生挫败感。阶层固化还会导致阶层分裂,损害公平正义,加重社会戾气。对这些情况不能小视,更不能忽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影响我国劳动力、人才社会纵向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新型城镇化没有实现农村居民向城市居民的纵向流动,农民工通过代际升级改变家庭命运的愿望难以实现。二是劳动力、人才市场机制作用发挥不充分,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有待健全。三是基础教育体制不公平问题突出。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不公平,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尤为突出。四是农村儿童健康状况堪忧。农村地区孩子,尤其是留守儿童,存在营养不良情况,对智力发育有影响。

  第二,深化改革,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必须加大深化改革的力度。一是促进教育公平,让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惠及农村地区和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校需要均衡发展,不得设置各种形式的重点校重点班,优质教学资源在各学校充分共享,破解公办学校择校难题。高度重视农村基础教育,在具备条件的农村地区率先试行12年免费教育,巩固农村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保障农民工子女就近就地入学,减少留守儿童。实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计划,对农村留守儿童各类保障政策摸底调查,健全留守儿童的安全、学业、生活全方位保障体系。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二是促进就业创业公平,破除劳动力、人才市场种种市场壁垒和歧视性政策规定。推动国有单位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录取人员,防止“近亲繁殖”。消除就业歧视政策,特别是针对农民工和女性劳动者的不合理就业限制条件。改革户籍制度,减少户籍对劳动力的束缚以及对人口流动的负面影响。三是全面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避免弱势阶层失去流动能力。推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满足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和发展需求,为其社会纵向流动提供基本保障。四是强化尊重知识、尊重劳动的激励机制,营造有利于实现纵向流动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肯定人们辛勤劳动的价值,鼓励人们合法守法经营、勤劳实干,引导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靠劳动致富、靠知识致富、靠创新致富,同时,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向上流动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形成多元化社会纵向流动机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