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银行拒绝给福建人贷款 几笔坏账一省“埋单”?

2015年07月31日 07:40   来源:红网   则鸣

  “上海的银行凭啥拒绝给福建人贷款?”来自福建的黄先生近日爆料称,自己已经落户上海,但因身份证号码头三位数仍是福建的代码350,就被上海的部分银行工作人员拒绝房贷申请。记者向银行和房产中介多方求证发现,“不向福建人提供贷款”似乎已经成为上海一些银行的“潜规则”。究其原因,可能是在几年前,很多在上海从事钢贸生意的福建人向上海的银行骗取巨额贷款后形成大量坏账,让上海的多家银行损失惨重。(7月30日澎湃新闻网)

  三百六十行,行行有行规。但上海几家银行的“潜规则”,让读者们,尤其是在沪上活动的福建籍公民,在表示不理解的同时,几乎要生出一股无名火。这种心情该如何形容呢,愤怒、委屈、哭笑不得?因无法处理的几笔巨额坏账,就蛮横而武断地将所有身份证号码以“350”开头的潜在客户拉进所谓的“信誉黑名单”,且不提供任何申辩的机会,这真是让人看不懂的逻辑。

  银行以贷款的方式,鼓励企业的发展,这对本地经济发展,本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当然,在借贷的过程中,银行同样需要承担各种潜在的风险,考虑并健全应对各种危机的反应机制,有效规避漏洞,将双方的风险都降到最低。同时,在与客户协商合同细节时,银行工作人员也需要反复核查,将保险工作做在前面。这是银行作为盈利机构对自身负责的表现,也是银行作为参与经济活动的“大咖”,对社会负责的义务。笔者以为,在这其中,提前预判风险,并灵活且细致地,制定应对方案,这最为关键。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新闻中提及的这几家银行,似乎很享受“坐享其成”的人间美事与“一刀切”的懒政思维——客户的生意成了,咱从还来的贷款中捞些嚼谷;客户的生意败了,咱刹那间也血本无归六神无主。怎么办?好,咱们坐下来拟列一张涉“黑名单”。那把谁放上去好呢?就那些倒霉的“350”吧。那么,那些确实需要银行贷款支持来参与社会经济事务的“350”们该咋办呢?管他呢,好歹咱饿不着。于是,在“350”们无辜的“躺枪”中,笔者既没有看到几家银行的行业智慧,也没有发现其有一丝的社会责任意识。笔者所观察到的,只有主谋人员粗制滥造的淡漠感,以及不怎么拿得上台面的小算盘。

  但是,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一书中,早就指出了在安全与风险、怀疑与信任之间,无法达成长期的平衡,它们之间的紧张状态并不会因为谁谁谁的一厢情愿而烟消云散,这就需要社会管理者,及其机构发展策略的把持者通过持续不断的反思,对其行为进行反复的调整与调适。

  笔者认为,几家银行很有必要借鉴这一思路。首先,银行应在企业借贷的初始环节,设置合理的规定,甚至是资产抵押。它们可以向发达国家成熟的借贷机制取经,并以“本地智慧”规避恶性骗贷的出现。其次,银行需合理预判客户的还贷能力,既不可贪多嚼不烂,也无需矫枉过正。它们可以以客户的长期信用记录、个人年薪、收入稳定度等因素作为判断的依据,合理地推荐理财产品,公允地设置交易套餐,达成风险与安全的相互牵制,将博弈怀疑与信任的精力,放到实打实的“维稳”工作中去。

  行文至此,笔者还得为我国个人信用体系的建成与完善一大呼。在西方发达国家,个人信用记录素有“市场经济活动健康发展的基石”之称。因地制宜地引入这套评判标准,既可以跟踪企业法人、企业经营者的信用记录,也可以为普通消费者的信用评级提供权威证明。此时,银行既是信用评估的参与者,也是信用体系的受益方,并可以配合其他评估机构对违约失信者加之以严厉的追踪惩处,让那些恶意“做坏行情”的投机者,在阳光之下无所遁形且寸步难行。它将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帮助,让恶意骗贷者付出代价,更为诚实守信的普通老百姓的经济活动保驾护航。届时,不论身处何地,诚恳而踏实的“350”们终可重见天日,而这种几笔坏账让一省“埋单”的笑话,也可以消失无踪了。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