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养老专区” 迈出失独保障一小步

2015年07月29日 07:02   来源:西安晚报   木须虫

  “失独家庭”已经成为社会的痛楚。失独者的后半生该如何安放,是失独群体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为解决日渐凸显的失独老年群体的养老问题,广州首次设立“失独养老专区”,让老人失独不“孤”。据悉,广州市老人院目前共开放50个床位接收失独老人入住。(7月28日《新快报》)

  “失独”这类特殊社会问题,“失独”者的精神与养老困境,一定程度是政策造成的伤害,他们是承担政策风险的牺牲者。因而,政府有理由,也必须给予关爱与保障,尽可能作出弥补与抚慰。近些年,随着最早执行独生子女政策的群体逐步步入中老年,“失独”的问题被凸显出来。

  有调查显示,目前我国15岁至30岁的独生子女总人数约1.9亿,每年新增“失独家庭”7.6万个,至少有200万老年人因无子女而面临巨大的养老、医疗、心理等方面的困难。近年来,针对这一群体,不管是从社会舆论还是人大、政协建言等层面,都给予了重点关注,呼吁在政策层面给予更多更好的保障。如,去年广州“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韩志鹏提出,从征收的社会抚养费中拿出部分来建失独老人院和提高对失独老人的经济补助。这些建议,契合了同病相怜的共同情感,因而引发了社会的共鸣。

  然而,“失独”的伤害是难以弥合,尤其是心灵之痛几近无解。同时,对于“失独”群体的关爱与保障,又是需要庞大的社会资源投入。正是因为如此,关爱“失独”不缺少社会共识,政策措施的落地却显得步伐滞后。此番,广州开始在公办养老院试点设立“失独专区”,为“失独者”的养老辟出特区,其意义首先是从保障体系中留出了特殊的接口,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而理性来看,专区提供的50个床位,相对于广州户籍失独人员有2299人,不过是杯水车薪。一方面,或许是试点的谨慎,“失独专区”对于“失独者”心理的接受程度以及供养服务的匹配度,还有待观察,毕竟“失独者”是脆弱而敏感的,不宜操之过急;另一方面,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养老资源供给“一床难求”的困境,没有成熟的社会养老体系作支撑,“失独者”的关爱与保障,只能是空中楼阁。

  设立“养老专区”迈出的仅仅是失独保障一小步,面对“失独”群体心灵与生活双重无助的困局,需要加快建立专门的保障体系。遗憾的是,目前各地还没有针对失独家庭专门的帮扶文件或者办法,而一些不同的优惠、帮扶政策,大多零散地出现在不同职能部门发布的不同政策文件中。更关键是,来自顶层设计的缺失,怎么给予补贴,如何增加“失独”家庭的保险系数,如何解决独特的养老问题,如何给予心理干预与抚慰,等等,没有准确的依据,难以释放政策善意,调动和整合社会资源的供给,推动“失独”保障的完善不能再犹豫不决,等待观望,不管是顶层设计,还是“摸石头过河”,都该提速,落实到行动上。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