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致敬”BBC 你所未见的“舌尖”

2014年05月07日 07:28   来源:新民晚报   孙佳音

  继首集中藏族小伙采集野蜂蜜的镜头,被调侃“过度致敬”BBC纪录片《人类星球》“非洲土族采蜜”的桥段,《舌尖上的中国》上周五“再露马脚”。在台湾捕捞飞鱼段落里,细心的观众发现了四个BBC纪录片《生命》之《鱼类》的素材镜头,只是经过了镜像反转。虽然理解网友“恨铁不成钢”,但分集导演胡博还是解释说,拍摄时间紧张且缺乏专业设备,想要单凭长焦捕捉飞鱼跃起的片段“实在很难一直等”,最终只能采用有版权授权的镜头。

  “‘这是中国纪录片拍摄现状,你们以为央视投资就多有钱呢,跟BBC他们一比,也就是草台班子状态。’任长箴说。”偶尔在一篇两年前的报道里,看到这句话,遥远地呼应了胡博。任长箴,是《舌尖》第一部的执行总导演,但江湖并不知道她的名字。

  那文章,絮絮叨叨讲述了《舌尖》从无到有的历程,很有嚼头。比如,最初的文案是按柴米油盐酱醋茶划分七集,从周口店猿人遗址说起,有很多历史考据,说到盐会有潘冬子给红军送盐的故事;比如,总导演陈晓卿最初甚至有过“用名人来串场”的想法,而第一集打算用小沈阳,“名人加美食才有收视率”;比如,分集导演的酬劳是税前8万元,这是央视纪录频道能给出的顶薪,意味着哪怕体制外的顶尖从业者也要全力以赴一年甚至更长时间;比如,改了几轮购买设备的申请报告,台里才批了三台F3,七集导演轮着用,大量的高清浅景深镜头终得以完成;再比如,纪录频道举办的首映式和研讨会中,央视领导和总导演陈晓卿参加了,但现场并没有其他主创成员的身影,他们甚至没有接到通知。

  你所未见的这些抗争和妥协,或许才是一部纪录片。其中不乏长官挂帅,或者创作经费紧张,专业精神欠奉;算上第二季急功近利的商业开发和缺乏契约精神的版权交易……但《舌尖》已是行业翘楚,哪怕远眺整个文艺创作领域,都算得上真诚、醇厚和专业的作品。

  想来,还有很多,我们所未见的故事和真实。真叫人难过。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