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假冒陕西日报名义评选,“有人”是谁?

2013年01月08日 07:08   来源:红网   雷钟哲

  近日,有人假冒陕西日报名义评选陕西文化名人的消息,好几家媒体都有刊登。报道说,2012年岁末至今,陕西日报不断接到各界人士来电,要求参加由陕西日报和其他媒体共同主办的2012陕西最具文化影响力人物评选活动。据求证,陕西日报从未参与所谓2012陕西最具文化影响力人物评选活动,而是有人假冒陕西日报名义评选陕西文化名人的。(1月7日《西安晚报》)

  1月7日,陕西日报社也在头版发表声明,称自从和省内主流媒体联袂推出2009陕西“最具文化影响力人物”评选活动后,再未主办此类评选,且从未参与2012陕西最具文化影响力人物评选活动。并且表示“对于近期打着本报旗号开展的2012陕西最具文化影响力人物评选活动,本报将严查到底”。

  应该说,陕西日报今年暂停一切社会评比活动,是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实施意见,杜绝形式主义和浮躁之风的措施,是无为而治的又一例证。想想这些年形式主义的评选,让人数不胜数眼花缭乱,又有哪些产生过震撼心灵的效应?树立了令人信服的榜样?发挥了示范带动的作用?想必大家也还记得,前年的“共和国脊梁”评奖活动,因倪萍等名人获奖引发名人论战,随后又引爆网络,被网民给予“中华羊蝎子奖”“山寨奖”等各种揶揄的称谓。这种宣泄情绪的“恶搞”,揶揄了泛滥成灾的评比,调侃了徒有虚名的奖项,是对这类评奖活动的强烈质疑。那么,评选活动所能产生的社会效益,就毋需多言了吧。

  如今人们质疑评选,不在于桂冠本身,相反桂冠都光鲜亮丽夺目璀璨。问题在于荣誉是否名至实归,是否有金钱交易,因为这些年“评奖经济”是一个早就存在的事实。而当一种荣誉也可以金钱通吃的时候,难免出现“水货”的情形。比如共和国的“脊梁”,绝不是几个演艺明星、著名主持就能够担当得起,他们顶多是术有专攻的英才,说他们德艺双馨未尝不可,但要说成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的“脊梁”,就有点名不副实,就会引起舆论的反弹。可是总有人热衷于此,而且拉大旗作虎皮,以此提高评选等级,吸引更多参与。因此,就要对这种行为进行曝光,让公众看清事件的真相。只有这样,才能遏制假冒评选,避免损害党报声誉,堵住负面影响的发生。

  前不久,中宣部发出贯彻十八大精神、切实改进文风的《意见》。作为传播讯息的媒体,杜绝“断头新闻”也是文风改进的内涵。你不仅要告诉公众“有人假冒”的事实,还要告诉“有人是谁”的结果,不然就是对读者的不负责任。从这点上说,读者期待后续报道,把真相打捞出来,净化我们所处的环境。亦因此,陕报“将严查到底并通过法律途径追究当事者责任”的声明,就是认真负责的态度。

(责任编辑:李志强)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