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2023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及下半年展望

2023年09月26日 09:10   来源:行政管理改革   许宪春 唐雅 常子豪

  [摘 要] 从生产、需求、收入和价格四个角度梳理和分析2023年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的若干特点。从生产角度看,上半年经济增速恢复较快,但两年平均增速仍较低;第三产业,特别是线下接触型服务业的快速恢复对经济增速恢复提供了重要支撑。从需求角度看,消费需求增速进一步恢复,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所减弱;净出口需求进一步走弱,对经济增长的下拉作用加重。从收入角度看,居民收入增速继续回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持续下降,但降幅逐渐收窄。从价格角度看,消费领域价格涨幅较低,呈下降走势;生产领域价格持续下降,降幅逐月扩大。分析上半年经济增长5.5%背后的含金量,以及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对2023年下半年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展望,并提出下半年宏观政策的重点关注方向。

  [关键词] 经济形势;经济恢复;经济展望

  [中图分类号] D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453(2023)08-0034-14

  2023年上半年,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努力,国民经济总体回升,实现持续恢复,并且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为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本文利用统计数据从生产、需求、收入和价格角度对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不仅总结了当前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也揭示了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指出了下半年宏观政策应重点关注的方向。

  一、2023年上半年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

  (一)从生产角度看经济运行特点

  从生产角度看,2023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总体来看,经济增速恢复较快,但两年平均增速仍然较低;分产业看,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加快,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提高,但仍低于GDP增速。

  经济增速恢复较快,两年平均增速仍然较低。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5%,增速比一季度回升1.0个百分点,比2022年同期提高3.0个百分点(见图1),比2020—2022年三年平均增速提高1.0个百分点,经济增速恢复较快。分季度看,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5%,二季度增长6.3%,一季度增速比2022年四季度回升1.6个百分点,二季度比一季度回升1.8个百分点,经济呈现持续恢复态势。但是2022与2023年上半年GDP两年平均增速只有4.0%,低于2020—2022年GDP三年平均增速0.5个百分点;二季度与2022年同期两年平均增速只有3.3%,比2020—2022年GDP三年平均增速低1.2个百分点。2023年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GDP增速受2022年同期基数影响较大,从两年平均增速看,无论是上半年还是二季度GDP增速都不高。

  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加快,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6.4%,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0个百分点,比2022年同期提高4.6个百分点(见图1),比2020—2022年三年平均增速高2.2个百分点。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在三次产业中最快,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1%,拉动经济增长约3.6个百分点,继续对经济增长起主要拉动作用,并且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分行业看,线下接触型服务业的快速恢复推动了第三产业的较快增长。上半年,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速较高,分别增长6.6%、6.9%、15.5%和10.1%,增速分别比一季度回升1.1、2.1、1.9和4.1个百分点,均维持了回升走势。其中,住宿和餐饮业表现尤为突出,是第三产业中增加值增速最快的行业,即使计算两年平均增速,也发现住宿和餐饮业能够达到6.0%的增长,与疫情前差距已经较小。但是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速回落,对第三产业增长形成拖累。上半年,房地产业增加值零增长,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3个百分点。一季度,房地产业增加值在2021年三季度以后首次实现正增长,但在2023年二季度又回落至负增长。

  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提高,但仍低于GDP增速。上半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4.3%,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0个百分点,低于GDP增速1.2个百分点(见图1)。其中,建筑业表现较好,支撑了第二产业的增长。上半年,建筑业增加值增长7.7%,其中二季度增长8.2%,在2022年较高基数的基础上依然维持了快速增长。工业虽然保持恢复,但是增速较低。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增长3.7%,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所有行业中除房地产业外增速最低,虽然比一季度提高0.8个百分点,但主要是由于2022年二季度基数较低,计算发现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工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速为3.5%,与疫情前差距较大。分月看,由于2022年4月份基数较低,2023年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出现5.6%的高点,5、6月份则分别回落至3.5%和4.4%,但是去除基数影响后发现,4至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1.3%、2.1%和4.1%,保持了逐渐恢复的态势。

图1 2019—2023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季度同比实际增长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二)从需求角度看经济运行特点

  从需求角度看,经济运行呈现以下三个特点:消费需求增速进一步恢复,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投资需求增速有所回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所减弱;净出口需求进一步走弱,对经济增长的下拉作用加重。

  消费需求增速进一步恢复,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年初以来,疫情影响逐步消退、各地促消费政策显效发力,带动消费需求较快增长。上半年,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7.2%,比一季度提高10.6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4.2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1.2个百分点。2015—2019年,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62.7%,平均拉动经济增长4.2个百分点。可见,上半年消费需求所拉动的经济增长百分点已经恢复至疫情前五年平均水平。

  从住户调查数据看,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名义增长8.4%,实际增长7.6%,分别比一季度回升3.0和3.6个百分点,分别比2022年同期高5.9和6.8个百分点,均明显提升(见图2)。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名义增长7.7%,实际增长7.0%;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名义增长8.5%,实际增长7.9%。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在2022年较高基数的基础上依然保持了较快增长,对整体消费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①?。

  居民消费支出增长的突出表现得益于以下两个原因:一是出行和接触类消费支出的快速恢复。随着消费场景限制解除,旅游出行和接触型消费支出快速恢复。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交通支出同比增长12.9%,全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21.4%,营业性客运量同比增长56.3%。[1]二是文娱消费支出动力释放。消费场景限制解除后,体育赛事、演唱会、会议、展览等各类线下文娱活动出现激增,带动了相应消费支出的增长。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支出同比名义增长38.5%。但2022年同期基数较低也是其高增速的重要原因。为了去除基数影响,本文以2019年为基期,计算得到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支出四年平均实际增速为3.7%,虽然与疫情前仍存在差距,但比一季度的四年平均实际增速回升0.6个百分点,保持恢复态势。

图2 2019—2023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季度累计同比名义和实际增长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3.9%(见图3),与政府消费支出密切相关的经常性业务支出,如教育支出、卫生健康支出增速均高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因而政府消费支出保持较快增长①。

  投资需求增速有所回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所减弱。上半年,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6%,比一季度下降1.1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1.8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所减弱。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名义增长3.8%,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3个百分点。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名义增长7.2%,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6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长6.0%,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0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7.9%,降幅比一季度扩大2.1个百分点,从一季度降幅收窄的走势中再次逆转(见图4)。可以发现,房地产开发投资降幅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回落幅度大,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的重要原因。房地产开发投资表现较差与供需两端政策实施力度不足密切相关。从供给端看,政策落实情况不太理想,2022年年底出台的信贷、债券和股权融资“三支箭”中,债券和股权融资政策进展缓慢,这导致房地产开发商资金仍不充裕,也是房地产业生产恢复较差的重要原因。从需求端看,各地对房地产限购、限售、限价等方面的政策落实不尽到位,许多大城市并未进行实质性政策松绑,且不少地方的松绑具有试探性,力度有限。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回落则与政府债券新增融资增速放缓以及财政支出对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支出(“三保”)的重点投入挤压了对基础设施投资的空间密切相关②。

图3 2020—2023年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月度累计同比名义增长率 数据来源:财政部网站。

图4 2019–2023年上半年分领域固定资产投资月度累计同比名义增长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净出口需求进一步走弱,对经济增长的下拉作用加重。上半年,净出口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0.8%,比一季度降低9.5个百分点;向下拉动GDP增长0.6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多向下拉动0.5个百分点。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上半年,货物贸易出口同比增长3.7%,货物贸易进口同比下降0.1%,与一季度相比,出口增速回落4.7个百分点,进口增速回落0.3个百分点。净出口需求走弱的原因在于,当前全球经济恢复乏力,同时伴随高通胀,主要发达经济体为抑制高通胀而出台的收缩性货币政策不可避免地加速了需求收缩,全球贸易需求低迷导致我国净出口需求不足。

  (三)从收入角度看经济运行特点

  居民收入增速继续回升,名义增速仍明显低于疫情前水平。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6.5%,实际增长5.8%,分别比一季度回升1.4和2.0个百分点,比2022年同期增速高1.8和2.8个百分点,居民收入增速回升态势明显。但是,与2019年相比,名义增速降低2.4个百分点,实际增速持平(见图5)。分城乡看,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5.4%,实际增长4.7%,分别比一季度回升1.4和2.0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名义增长7.8%,实际增长7.2%,分别比一季度回升1.7和2.4个百分点。

图5 2019–2023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季度累计同比名义和实际增长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从收入来源看,上半年,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同比名义增速分别为6.8%、7.0%、4.7%和6.1%,分别比一季度回升1.8、1.2、0.6和1.0个百分点,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速回升幅度最大,经营净收入增长相对较快。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持续下降,降幅逐渐收窄。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6.8%,自2022年7月份以来连续下降。1—2月份下降22.9%;1—3月份下降21.4%,降幅比1—2月份收窄1.5个百分点;1—4月份下降20.6%,降幅比1—3月份收窄0.8个百分点;1—5月份下降18.8%,降幅比1—4月份收窄1.8个百分点,1—6月份下降16.8%,降幅比1—5月份收窄2.0个百分点(见图6),降幅逐渐收窄。分行业看,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12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9个行业下降。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下滑明显,同比下降97.6%;装备制造业利润保持较快增长,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利润分别增长29.1%、10.1%和17.9%。

图6 2020—2023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月度累计名义增长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明显提高。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3.3%,比一季度提高12.8个百分点(见图7)。2022年同期受增值税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影响,基数较低(增速为-10.2%),一定程度上拉高了2023年上半年增速。

图7 2020—2023年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月度累计同比名义增长率 数据来源:财政部网站。

  (四)从价格角度看经济运行特点

  消费领域价格涨幅较低,呈回落走势。上半年CPI同比上涨0.7%,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5%。在食品价格中,薯类、鲜果、禽肉类价格涨幅较高,分别上涨10.7%、7.9%、6.4%;生猪供给充足,猪肉价格5月份起由增转降,上半年平均上涨3.2%。能源价格受国际能源价格下行影响持续回落,上半年同比平均下降3.5%,其中,汽、柴油价格下降幅度较大,分别下降7.3%、8.0%。上半年,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7%,涨幅基本稳定,其中,受服务消费持续恢复向好的带动,服务价格上涨0.9%。服务价格中,飞机票、宾馆住宿、旅游价格上涨明显,分别上涨20.2%、8.6%、7.1%。

  分月看,CPI涨幅呈回落走势,1至6月CPI分别上涨2.1%、1.0%、0.7%、0.1%、0.2%和0.0%(见图8)。CPI涨幅呈现回落走势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周期性因素。1月份,春节期间需求提升,价格上涨,节后有所回落;4—6月生猪产能充足,叠加消费淡季影响,猪肉价格涨幅回落对CPI涨幅回落也起到带动作用。二是国际上能源价格回落引起国内能源消费品价格下调。能源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随着国际能源价格总体呈现回落走势,国内能源消费品价格相应下降,引起CPI涨幅回落。

图8 2020–2023年上半年CPI月度同比上涨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生产领域价格持续下降,降幅逐月扩大。上半年PPI同比下降3.1%,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4.1%,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6%,生产资料价格下降导致PPI下降。分月看,PPI降幅逐月扩大,1至6月PPI同比分别下降0.8%、1.4%、2.5%、3.6%、4.6%和5.4%(见图9)。PPI下降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2022年同期基数较高。受乌克兰危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影响,2022年上半年PPI同比上涨7.7%。二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低。世界经济增速放缓、总体需求偏弱,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呈现下降走势,带动了国内PPI的下降。

9  2020–2023年上半年PPI月度同比上涨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二、如何看待上半年经济增长5.5%的含金量

  2023年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GDP增速较高主要是受2022年同期基数较低的影响,从两年平均增速看,2022与2023年上半年GDP两年平均增速为4.0%,二季度GDP两年平均增速为3.3%,分别比2020—2022年三年GDP平均增速低0.5和1.2个百分点。可见去除基数影响后,从两年平均增速来看,无论是上半年还是二季度GDP增速都不高。

  然而,细致分析可以发现背后蕴含的高质量增长,本部分将对上半年经济增长5.5%的含金量进行分析。

  第一,5.5%的经济增长是在全球经济恢复乏力、需求低迷的外部环境下实现的。全球经济均受到疫情的严重冲击,当前各国仍处于恢复进程中。一季度,美国、欧元区、日本和巴西GDP同比分别增长1.8%、1%、1.9%和4%。并且全球通胀水平较高,主要发达经济体均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这导致我国外需低迷。在如此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我国GDP能实现5.5%的增长彰显出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大韧性。

  第二,新经济新动能保持对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从生产角度看,新产业成长壮大,各类新型产品产量快速增长。上半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锂离子电池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5%、22.9%和29.7%,分别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2.7、19.1和25.9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5%和54.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9%,在2022年同期高增速的基础上仍旧保持了两位数的高增速。从需求角度看,新业态新模式、高技术领域投资保持了强劲增长态势,持续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上半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0.8%,比2022年同期提升5.2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1.8%和13.9%,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另外,上半年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0.4%,经济增长更加绿色低碳。

  第三,经济增长背后的结构优化调整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2023年上半年,产业结构、消费升级、重点领域投资结构优化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1%,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扭转了2022年以工业为主要发展动力的增长模式。同时,需求结构也发生转变。上半年,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70%,经济增长靠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拉动,这与2022年同期主要依赖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需求截然不同,经济增长对外需的依赖程度有所下降,内生动力增强。

  此外,需求结构内部也出现普遍升级态势。具体来说,消费升级趋势显现。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等升级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7.5%和10.5%,分别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9.3和2.3个百分点。投资结构有所升级,重点领域投资表现突出。新基建投资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上半年,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6.2%,其中5G、信息中心等信息类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3.1%,工业互联网、智慧交通等融合类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4.1%。制造业中不仅资金技术密集型的装备制造业投资快速增长,绿色转型相关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制造等相关行业投资也保持了快速增长。同时,数字化转型相关投资也同步快速增长,例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商务服务投资分别增长14.2%和22.2%。外需虽然疲软,但保持了升级态势。上半年,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增长2.1%,其中,民营企业贸易进出口额增速高于整体6.8个百分点,是外贸增长主力军;附加值更高的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速快于整体,占进出口总值的比重达到65.5%,比2022年同期提高了1.2个百分点。另外,在主要发达经济体需求低迷、地缘政治冲突持续的背景下,我国积极开拓了多元化市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值比重提升至34.3%。[2]同时,虽然整体进出口增速有所回落,但绿色产业动能充沛,“新三样”产品,即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合计出口增长61.6%,拉动整体出口增长1.8个百分点。

  综上所述,经济发展动能和结构有所优化,经济正逐渐从疫情影响导致的结构错位中恢复,并且经济发展内部转型升级趋势逐渐明显。因此,虽然经济增速并不算快,但在如此复杂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长能在继续恢复的同时实现结构优化升级,确实是含金量较高的增长。

  三、上半年经济数据反映出的经济发展问题与挑战

  虽然经济增长达到5.5%实属不易,并且经济发展质量有所提高,但在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下,需求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经济发展中还存在许多挑战。本部分将对上半年经济数据反映出的经济发展问题与挑战进行梳理。

  需求不足问题突出,二季度经济恢复速度放缓。正如前文所分析的,去除基数影响后,2022年和2023年二季度GDP两年平均增长3.3%,比一季度两年平均增速还低1.3个百分点,与疫情前经济增速更是存在较大差距,经济恢复速度放缓。其中,需求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二季度需求恢复速度放缓是经济恢复速度放缓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内需恢复速度有所减缓。虽然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名义增长8.4%,实际增长7.6%,但这种较快增长很大程度受2022年基数较低影响。去除基数影响后发现,2022和2023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两年平均名义增速为5.4%,实际增速为4.1%,分别比2019年同期增速低2.1和1.1个百分点。可见当前居民消费需求增速与疫情前水平相比仍存在差距。分月看,4月份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逐月回落,但这与2022年同期消费恢复、基数逐月抬升有关。为了减弱基数影响,本文计算2022年和2023年1—6月份月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平均增速发现,3月份两年平均增速为3.3%,4、5月份分别回落至2.6%、2.5%,6月份小幅回升至3.1%,但与一季度增速差距较大,恢复速度放缓。同样地,观察分月投资数据发现,不管是月度累计增速还是两年平均增速,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速均呈现出逐月回落走势,投资需求增长放缓。另一方面,外需增长乏力。当前发达经济体整体增长乏力,且有一些新兴经济体增速也出现下行,加之全球高通胀加剧,导致主要发达经济体纷纷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使得我国当前所面临的外需疲弱,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综上所述,当前内外需表现偏弱,需求不足,内生动力不强,经济持续增长存在挑战。

  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虽然房地产政策持续放松,但是不管从生产端还是需求端看,上半年房地产市场表现均不理想。从生产端看,一、二季度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1.3%、-1.2%,在2022年基数逐季走低的基础上呈现出回落趋势。以2021年为基期,可以计算出2022年和2023年一、二季度房地产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0.4%、-4.1%。因此,无论是2023年当年季度增速,还是两年平均增速,房地产业增加值季度增速均呈下降走势。从需求端看,2023年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逐月回落。并且应注意到2022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基数逐月走低,在此情况下,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还是呈现逐月回落走势,可见房地产需求端也表现欠佳。同时,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及销售额增速均从5月份开始回落,6月份回落幅度进一步扩大。具体来说,商品房销售额1—4月份增长8.8%,1—5月份增速回落至8.4%,1—6月份大幅回落至1.1%;而商品房销售面积在1—4月份增速为-0.4%,1—5月份降幅扩大0.5个百分点至-0.9%,1—6月进一步回落至-5.3% 。6月份商品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增速的大幅回落对房企预期和资金回流均存在负面影响,不利于房地产市场需求的恢复。

  企业预期不强。上半年,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从2月份开始持续回落,4、5月份分别为49.2%和48.8%,6月份虽然小幅回升至49.0%,但已经连续3个月处于枯荣线以下。可见企业信心不强,这对于后续经济持续恢复具有负面影响。其中,小型企业信心不强的情况更加突出。6月份,大中型企业PMI为50.3%,比上月回升0.3个百分点,呈现出恢复态势;中型企业PMI为48.9%,比上月回升1.3个百分点;小型企业PMI只有46.4%,比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需引起重视。可见企业预期存在规模分化,大企业对未来发展信心较强,而小企业信心不足,预期减弱,对小企业未来投资具有不利影响。

  居民就业感受不佳,青年就业压力较大。2023年上半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3%,比2022年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分月看,1、2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较高,3月份回落至5.3%,4—6月进一步回落至5.2% 。虽然从失业率数据上看,就业形势整体有所好转。但从就业感受看,大多数居民并不乐观。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二季度就业感受指数为37.6%,比一季度回落2.3个百分点,在就业市场状况不佳的情况下,会存在大量劳动力选择等待或者暂时退出劳动力市场,他们通常被失业率统计忽略。[3]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随着2023届毕业生集中进入劳动力市场,2月份以来青年失业率连续升高,6月份青年失业率攀升至21.3%。综上,青年就业压力较大,政策应高度关注就业问题。

  价格涨幅呈现下降走势,反映出有效需求不足。上半年,CPI涨幅呈现下降走势,PPI降幅有所扩大,除去周期性因素和国际市场影响,有效需求不足是造成价格涨幅不及市场预期的重要原因。上半年,货币供应量增加,但价格涨幅呈下降走势,反映出整体流动性偏弱,货币供应提高了居民存款,未形成足够的消费需求。这意味着疫情对有效需求的影响仍然存在,居民对消费仍然持谨慎态度并且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消费习惯。居民消费不足导致企业生产积极性下降、企业采购货物和服务需求不足。

  四、下半年展望与政策建议

  2023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5%,其中一季度GDP增长4.5%,二季度增长6.3%。由于历年各季度GDP占比基本稳定,即一至四季度GDP分别占全年GDP的20%、25%、25%和30%左右,因此上半年大致为全年经济增长贡献了2.5个百分点。虽然去年下半年GDP基数略低,但由于当前经济存在需求不足等问题和挑战,下半年经济增长仍存在压力,预计下半年经济增长能达到5%左右,全年经济增长在5%~5.5%区间。下面,本文将从四个角度分别对下半年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展望。

  从生产角度看,下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将保持稳定增长,有望继续保持对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作用。其中,随着消费需求的持续释放,线下接触型服务业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将保持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作用;同时也应注意房地产业下半年发展情况并不确定。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在谈及房地产市场时,明确指出,适应中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这意味着下半年房地产政策有可能出现变化,房地产业低迷的发展状况可能会有所改善,对第三产业增长的拖累会有所减弱。综合来看,下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可能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依然对经济增长起到主要拉动作用。下半年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可能有所增强,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加快地方专项债发行,这对下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很可能起到促进作用,进而拉动建筑业增加值增长。同时,近期中央也在持续释放稳定预期的政策和信号,国家发改委建立与民营企业沟通交流机制,7月3日和10日国家发改委两次召开与民营企业沟通交流机制座谈会;7月19日,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其中31条高含金量的政策措施为民营企业发展注入信心。

  从需求角度看,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恢复态势。随着疫情影响消退以及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的持续恢复,消费需求将逐步释放。同时,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也将释放消费潜力,例如国家发改委于7月21日印发《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和《关于促进电子产品消费的若干措施》,对于促进消费需求释放和消费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投资需求增速可能趋于平稳。二季度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所减弱,且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速也呈现逐月回落走势,因此投资需求表现走弱。7月6日,李强总理在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上强调,围绕稳增长、稳就业、防风险等,抓紧实施一批针对性、组合性、协同性强的政策措施。后续各项政策强度和政策配合程度也可能扭转当前的走势,并且随着一系列提振企业信心举措的落实,企业投资信心有可能由弱转强,下半年投资需求增速可能趋于平稳。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速可能会继续回落。由于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持续负增长,这对于下半年制造业投资的增长形成制约,但基础设施投资在下半年很可能表现强劲。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和使用,这很可能促进下半年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发展趋势具有不确定性,正如上文所提到的,7月份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已经发生重大变化,政策将适应新形势而进行调整;并且会议强调将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这对于下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但由于当前房地产市场供需两端均信心不足、预期较差,房地产开发投资是否能扭转持续回落的走势需要观察。

  由于当前世界各国经济正处于从疫情冲击的恢复过程中,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出现降速,一些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也出现下行,[4]因此下半年净出口需求对我国经济增长可能仍然保持负的拉动作用。

  从收入角度看,首先,下半年居民收入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央行城镇储户调查问卷数据显示,二季度居民收入信心指数为48.5%,比2022年同期提升2.8个百分点,反映出2023年居民收入预期相对较好。同时,就业预期指数为48.7%,比2022年同期提升4.2个百分点,居民就业预期相比2022年同期也有所改善。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青年就业问题,上海等重要城市发布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来全力确保就业形势稳定。这些均为下半年居民收入的平稳增长提供重要保障。其次,下半年企业利润有望改善。一是2022年同期基数较低为利润增长提供空间;二是下半年PPI降幅有望收窄,为企业营收的恢复提供支撑。

  下一阶段,CPI、PPI变化趋势有望抬升。一是有效需求方面,随着经济恢复持续向好,市场需求将逐步扩大,供求关系将逐渐改善。二是周期性因素方面,随着后期猪肉消费的季节性增加,价格将有所回升,对CPI上涨起到支撑作用。三是基数影响方面,2022年下半年PPI涨幅较上半年明显回落,2023年上半年的高基数影响将消失。四是政策方面,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组合拳效应将在下半年进一步体现,经营主体与消费者信心将进一步增强。

  关于后续宏观政策的制定,本文认为有以下三点需要重点关注。

  第一,当前政策应特别关注房地产市场发展和就业问题。无论从生产角度还是需求角度看,房地产市场恢复健康发展对于提振当前经济增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生产角度看,接触型服务业已经得到较快恢复,但房地产业增加值呈现负增长,成为经济增长的拖累项,因此恢复房地产业增长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同时,从需求角度看,提振房地产开发投资对于提升投资需求也十分重要。本文认为,应出台切实可行的能够改善预期、提振信心的房地产政策,例如,放松除北京、上海和深圳外其他城市的限购、限售、限价等政策。同时,政策应重点关注居民就业,就业状况的改善有助于提升居民收入和信心,这对促进居民消费需求、改善居民预期甚至改善整个经济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加大财政政策力度。尽管货币政策具有更加灵活的优势,但是在当前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力度有限。正如当前经济所展现出的情况,贷款和社会融资增速均保持两位数增长,而CPI和PPI的走势却反映出有效需求不足的现状,应警惕陷入流动性陷阱。本文认为,当前应注重运用财政政策,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并且应特别注意宏观政策力度不足或回撤的问题,应充分吸收2021年上半年由于各类紧缩性政策同时出台所导致的三重压力显现的经验教训。

  第三,在充分运用短期政策的同时,积极出台有利于长远发展的长期政策。在当前经济恢复面临需求不足、预期和信心受损、外部环境严峻等多重问题的背景下,除了积极出台短期政策来应对经济发展中的各种问题,还应推进创新升级、提升人力资本投资质量、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有助于长期高质量、均衡发展的政策。

  [ 参 考 文 献 ]

  [1]付凌晖.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就202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EB/OL].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sj/sjjd/202307/t20230717_1941304.html,2023-07-17.

  [2]吕大良.海关总署2023年上半年度进出口情况新闻发布会[EB/OL].海关总署网站,http://www.customs.gov.cn/customs/xwfb34/302330/5151729/index.html,2023-07-13.

  [3]张丹丹.可能被低估的青年失业率[EB/OL].财新网,https://opinion.caixin.com/2023-07-17/102076568.html,2023-07-17.

  [4]张永军.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及发挥投资带动作用的若干思考[EB/OL].中宏网,http://www.china-cer.com.cn/guwen/2023071125199.html,2023-07-11.

(责任编辑:臧梦雅)

2023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及下半年展望

2023-09-26 09:10 来源:行政管理改革 许宪春 唐雅 常子豪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