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开矿不见矿”求解循环经济

2021年09月27日 09:30   来源:中国经济网   

站在伊敏河镇最高点753高地,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尽收眼底。中国经济网记者 年巍/摄

  9月的呼伦贝尔草原风景如画。近日,中国经济网记者来到这里采访调研。站在伊敏河镇最高点753高地,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尽收眼底。蓝色、橙色两条皮带走廊犹如丝线,连接着伊敏露天矿和伊敏电厂。

  在巨大的露天矿采掘场中央,自移式破碎机半连续系统高速运转,没有想象中的煤灰飞扬,头顶的蓝天白云清晰可见,远处“喷吐”着白色水蒸气的烟囱昭示着这里的工作状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我们探索走出了‘煤电一体化’的发展道路,推进了大型煤炭矿区循环经济产业化发展。”伊敏煤电副总经理张集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说道。

  资料显示,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境内,占地面积99.28平方公里,电力装机340万千瓦,煤矿年产能2700万吨,是全国第一家大型煤电一体化企业,现隶属于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呼伦贝尔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如今公司拥有职工3522人,资产178.18亿元,年产值超过59亿元。

  “这就是伊敏煤电典型的循环经济模式。”张集向中国经济网记者介绍,蓝色皮带走廊负责把煤炭运到电厂,橙色皮带走廊负责把电厂燃烧后的煤灰运回矿山采空区进行回填,整个过程完全实现了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同时,伊敏电厂为伊敏露天矿提供生产用电,还利用发电产生的热气为工业生产区和居民区供暖,从而实现了煤、电、灰、土、热之间的科学循环利用。

伊敏露天矿一角。中国经济网记者 年巍/摄

  中国经济网记者跟随伊敏露天矿矿长张波走到露天矿附近。站在采掘场边缘放眼望去,外排土场已经全部完成复垦,葱葱郁郁,和天然的草原毫无差异,而且还多了不少松树、灌木,时常有鸟儿飞过。“这就是我们职工常说的‘开矿不见矿,矿在美中藏’。”张波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说道。

  “80年代,我们刚开始开发伊敏露天矿时就非常重视对草原生态的保护。我们把开采之前剥离的腐殖土收集起来,在排土场达到设计标高之后就把腐殖土覆盖在排土场上,然后种植沙棘、苜蓿和云杉等植被。截至2020年末,累计完成绿化面积1292.8公顷。”张波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公司还成立了专业绿化队负责企业绿化、美化工作,截至2017年,种植各种松树、灌木近223万株(丛),种植草坪221万平方米,绿化面积达1.55万亩,在生活区内建设5座公园、3个广场,生产厂区和居民区基本达到植被全覆盖。

  “未来就是要按照‘双碳’的目标要求,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张集向中国经济网记者介绍,伊敏露天矿也是全国智能化示范矿山的试点单位。目前,伊敏露天矿把172吨的矿用卡车和电动卡车进行无人驾驶的编组运行,实现了国内首台电铲远程遥控。下一步,伊敏露天矿将着力推动应用系统的集中化管理与各系统数据的统一存储、共享,最终实现物联互通,使煤矿生产各项工作逐渐向无人、少人、智慧化转变。(中国经济网记者年巍 张相成)

(责任编辑:李焱)

【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开矿不见矿”求解循环经济

2021-09-27 09:3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