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五一长假”是个伪命题

2013年10月14日 06:58   来源:红网   周寿鸿

  全国假日办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调查12日结束,假日办在多家网站“关于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的调查问卷”显示,多数网友赞成保留黄金周制度。新华社刊发《三问休假制度》,借专家之口提出“五一”黄金周多年来已经形成了品牌效应,恢复“五一”长假,有助于“十一”黄金周“解困”。

  关于是否恢复“恢复五一长假”,几年来一直为各方所热议。2009年3月,广东省政府曲线恢复“五一”黄金周休假方案出台不过24小时,被国办一纸通知明确否定。当时,杭州、苏州、南京三地原本想联手恢复“五一”长假,重庆、湖南、山东等地也跃跃欲试地想推出地方版休假计划,上级态度一明朗,便立即偃旗息鼓,纷纷站出来撇清。那一轮,中央与地方的五一长假博弈,以中央的出面“弹压”而收场。

  放假不放假最终谁说了算,当然是国务院。根据权限,只有国务院才有权决定法定假日。所以,尽管一些省、市兴头十足,社会各界也热情得很,但只能是“剃头挑子一头热”。

  不过,我的看法是,“恢复五一长假”从一开始就只是个伪命题。

  “恢复五一长假”如同橡皮泥,怎么捏都可以,恢复有恢复的道理,不恢复也有不恢复的理由。任何一项决策,都不可能尽善尽美,不可能照顾到所有方面的利益。关键是,要通过科学、权威的调研,“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拿出最终的方案。而我们的一些政府部门思考问题、制定政策,却常常囿于一端,近乎偏执地理想化。当初取消黄金周,只是一纸通知;部分省、市欲恢复五一长假以及被国办一纸叫停,我都没有从媒体上读到过相关研讨会、听证会的公开信息,没有看到过哪个部门拿出过一份恢复利弊的权威调查研究报告。即使是所谓的民意基础,也只是某些网站的民调数据,未必经得起科学论证。在舆论引导和从众心理影响下,跟风响应不一定就正确合理。恢复有什么好处,不恢复有什么坏处,有多少人能说出个所以然?

  五一长假恢复与否,并不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大课题,却这么兴师动众,需要向全国网友发布调查问卷,还引发中央和地方的博弈,是源于在决策程序和方向上的某种缺失,政策严肃性、权威性不足。某些地方政府的调研、决策,并非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上级不吭声就代表默许,上级一否定,立即随风转向,政策制定成了墙头草。广东欲将五一设为自己的黄金周,是考虑到广东省的实际情况、落实国民休闲旅游计划而自主采取的举措。可后来其他省市的跟进,却多属跟风盲从,有一种为改革而改革的味道。“扩大内需、刺激消费”这类说辞,谁都能高谈阔论出一套套,可到底能扩大多少内需、刺激多少消费,能有一个严肃、权威的调查报告吗?

  我之所以认为“恢复五一长假”只是一个伪命题,还因为“黄金周”是否恢复,说到底是个老百姓怎么休假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并不值得耗费大量行政资源,不需要太多政府行为来过问干预。各地在考虑恢复五一长假问题时,立足点应当是让老百姓能多休息几天,而不是着眼于一个“钱”字,把放长假视作刺激旅游业和增加GDP的法宝。作为五一黄金周取消后的配套制度,“带薪休假”虽好看,却难吃到,公民休息的权利和“带薪”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政府的强制执行力,现在不是着眼于如何放假,而应是如何制止不放假。带薪休假制度无法真正落实、相关权利得不到保障,这才是中国目前假期困境的症结所在。如果带薪休假制度能得到真正落实,五一长假恢不恢复,就不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你只要能让百姓的休假权利和相关利益得到保证,又何必管他何时去休假和怎么休假呢?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