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健康心态讨论人民币汇率问题

2010年02月12日 08:14   来源:南方日报   李巍
    



    中国需要更多的理性之声来探讨人民币升值究竟会带来哪些利弊得失,而不是一味对西方言论进行不分青红皂白、断章取义式的回击。这种老虎屁股摸不得的心态对中国经济成长十分有害。

    近日,美国总统奥巴马高调发言,批评中国的人民币汇率,重弹中国用低估的货币来谋求出口竞争力的老调。过去一年中美在金融领域的合作态势———中国不断购买美国国债支持其度过金融危机的难关,而美国在中国汇率问题上保持缄默———被奥巴马的言论彻底打破,中美新一轮的货币汇率之战似乎箭在弦上、一触即发。这也意味着两国在2010年年初的一系列“战火”开始从安全领域全面蔓延到金融领域。

    国内的舆论自然是一边倒式的对奥式言论进行挞伐,以强烈表达捍卫汇率自主的坚强决心,甚至连曾经批评人民币汇率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也难以“幸免于难”,被再度拿出来当作批评的靶子。国内这种整齐划一的舆论氛围框定了一个似是而非的结论:人民币升值就是万恶之首。人民币保持低廉被演绎成为一种政治上的正确,国内外任何关于人民币升值的讨论,都被淹没在一种歇斯底里的斗争性语言之中。人民币汇率问题首先就被我们自己高度“政治化”了。

    尽管奥巴马批评人民币汇率是为了国内经济和就业的考虑,绝非为了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但是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在当下的中国完全应该是一个可以公开讨论的问题。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任何一种货币价值的变动,对一国而言,不会仅是带来绝对的利或弊。中国需要更多的理性之声来探讨人民币升值究竟会带来哪些利弊得失,而不是一味对西方言论进行不分青红皂白、断章取义式的回击。这种老虎屁股摸不得的心态对中国经济成长十分有害。

    西方有些言论将本次金融危机归咎于人民币价值被低估,这完全是无稽之谈。但平心而论,中美之间巨大的经济失衡,即中国海量出口而美国海量进口,确实是当今国际经济体系不稳定的重要根源之一。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应该用建设性姿态来面对这个问题。面对西方对人民币低估的指责,我们不应该表现出集体性的“愤怒”,认为是西方亡我之心不死,而是要冷静地反思,人民币汇率的调整是否有必要。何况,汇率问题天然就涉及到两个以上国家的经济关系,并不是完全的内政。

    纵观世界历史上的大国崛起,都无一例外经历了货币升值的过程。含金量高、购买力强的货币,不仅是大国实力的象征,而且也能在国际经济活动中获取不少的实际好处。一国货币价值的攀升是该种货币国际化的前提条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个人愿意持有一种价值低廉的货币。而中国当下的舆论氛围却给人一种人民币价值越低越好的错误印象。

    无论从维持国际经济秩序的稳定,还是从国内经济的健康发展来看,中国目前这种高度依赖出口来拉动经济的发展模式必须加以改变。在现行的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下,大量的出口事实上并没有给中国普通民众带来财富和生活水平的同步增长,低工资下的中国农民工购买力相当低下,内需始终无法全面启动。大量出口换回的美元没有兑换成真正的财富,而且其真实价值还在不断缩水。归根到底,中国在走向出口导向型经济的道路时,忽略了一个根本性的事实,那就是出口本身并不是目的,出口的终极目的是为了进口。而由于人民币价值的低廉,中国不仅在国际社会上备受指责,同时还承受了巨大的进口成本。在资源价格不断高涨的今天,中国需要更多地换取国外资源,人民币升值可以减轻国内经济的负担。

    从宏观上来看,廉价的人民币与中国当前正在力推的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企业“走出去”和人民币国际化等重大战略,事实上都是背道而驰的。一个经济上强大的国家,应是大量使用本国高价值货币购买他国商品和劳务的国家,而不是反之。

    作者系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助理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