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乌托邦”,大学生心碎的产物

2010年08月26日 15:28   来源:南海网   谭正正

  作者:谭正正

  每周开会谈思想,员工恋爱要汇报,出工不开工资,一起买房同吃同住。青山7名大学生怀抱“人人有房有车”的梦想,创业办起搞“平均分配”的“公社”。最近,刘万平和李端朋还想出了一项“福利”——公司有婴儿的员工,补贴奶粉钱;成立“父母医疗”基金,补贴父母重病的员工。(《武汉晨报》8月25日)

  人类从来不乏幻想,这也是文明进步的源泉,然而残酷现实逼迫下的幻想又在敲打着谁的灵魂?从西方空想社会主义家到东方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学生,在对“劳动衡量人价值”的追求上前有古人,后有来者。青山的大学生组建的“公社”是否会踏着历史的巨轮,重复过去的悲剧,我想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个中肯的答案。

  我们并非纠结于“乌托邦”的结果,而是催生“乌托邦”背后的社会因素,因为“公社”未来是可以被想见的。“同吃同住”、“人人有房有车”,这多么让人向往的理想境界,越是美好的向往就越反衬出对现实的无奈和失望。青山“公社”的建立是对社会现状不满的无声叫嚣和沉默反抗。我从此事只看到一点,我们的社会病了而其病的不轻。

  “另辟蹊径”带我们的不是创新的惊喜却是深刻的思考,大学生就业困难,出现和农民工“抢食”的现状已不再是偶然的个例,每年近600万的失业人数几乎可以造就一个香港。然而我们的社会给出的评价是,失业根源在于扩招和大学生放不下身价。然而真正的根源并非如此,谁能否定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趋势?谁又能否认教育的扩大化不是提高全民素质的有效途径?我们只是被显性的表象掩盖住看清隐性本质的眼睛而已。当社会不能提供给大学生施展才能的机会时,单个相同命运的弱小力量便会结合在一起。他们渴望现实中无法得到的平等、公平和机会。

  正如中国教育部而言,经济形势的严峻给大学生造成了史无前例的巨大影响。中国经济的改善和提高的确需要更多高端的人才,以摆脱“世界代工厂“的帽子和上调产业链环节,然而当下社会却没有那么多的高端产业。这便是根源,也是大学生被迫遭受“养在深闺人未识”命运的“终结者”。青山“乌托邦”的横空出世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病态社会下催生的怪胎。

  金融海啸的余波未平,经济现状“哀鸿遍野”,能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机会的制造业更是凋敝,大量资本从实体经济中被压挤出来涌进楼市,居高不下的楼价让就业难的大学生住房更难,现实的种种“杯具”都能在青山“公社”的理想目标中得到体现。民主与专政的二元对立已经被贫富对立所取代,上层群体对社会资源的垄断,让身无长物的大学毕业生机遇难求,无法得到实现梦想的平台,衣食住行更是妄谈。青山“公社”便是他们心碎后的产物。这是大学生的悲哀,更是社会的悲哀。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责任编辑:侯彦方)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