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办的2024年世界林木业大会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的一组数据令人振奋。截至2023年底,我国森林覆盖率超过25%,森林蓄积量超过200亿立方米,年碳汇量达12亿吨以上,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成为全球增绿最多的国家。这展现了我国在林业建设和生态保护方面的卓越成就,也彰显了中国在全球绿化行动中的贡献与担当。
森林覆盖率的显著提升,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征途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喜人数字意味着,一片片曾经荒芜或裸露的土地,如今已被郁郁葱葱的绿色所覆盖。比如,位于河北北部的塞罕坝曾经是一片荒漠化的高原,历经几代人不懈努力,已变为百万亩人工林海,生态环境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经过数十年的持续推进,构筑起一道守卫北疆的绿色长城,有效遏制了北方地区沙漠化的蔓延,为城乡居民有力阻挡风沙侵扰。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森林抚育等一系列科学举措,我国人工林面积稳居世界首位,我国不仅实现了森林面积的快速扩展,更显著提升了森林的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森林蓄积量的不断增加,不仅直接反映了我国森林资源质量的稳步提升,对于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同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夯实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
在林业产业方面,我国同样交出令人瞩目的成绩单。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我国林木业在确保国家木材安全、驱动经济增长、拓宽就业渠道等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林草产业总产值超过9万亿元,是我国林业经济蓬勃发展的有力证明,也反映了我国在全球林产品贸易、生产及消费版图中的竞争力。例如,福建三明市通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仅有效激发了林农护林造林的积极性,还大幅提升了林业经济效益,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又如,杭州市临安区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种植中药材、培育食用菌等,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林木业还带动了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等多元化发展模式,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的路径,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提升森林资源质量和生态功能,推动林业和草原事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这要求我们持续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建立健全森林资源保护制度,加大对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的打击力度,从法律与政策层面为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坚实保障。同时,科学防控森林病虫害,建立健全森林防火体系,确保森林资源长期安全稳定。
提升林业发展质量,还需在此基础上,推动林业科技创新和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引领林业向更加绿色、环保、高效的方向转型,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双赢。需加大对林业科技的研发投入,引进和推广国内外先进的林业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技术升级和模式创新,提高林业生产效率,确保产品质量稳步提升。此外,积极调整林业产业结构,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多元化、高效化的产业格局,为林业经济注入新活力。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同样不可或缺。一方面,通过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推动我国林业技术、管理等不断进步;另一方面,广泛的国际合作也有助于汇聚更多力量,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挑战,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作者:王昌海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