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感障碍需门诊治疗?医学辅助须提防污名“病化”

2024-09-27 07:03 来源:红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臧梦雅)

空间感障碍需门诊治疗?医学辅助须提防污名“病化”

2024年09月27日 07:03   来源:红网   李逸

  近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宣布开设数学与空间学习障碍门诊。公告显示,该门诊服务于在数学、物理、化学以及空间感知方面存在障碍的学生。目前,该门诊所开放预约的三天均已显示约满。这一消息在网络上迅速引起热议,有人认为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能力障碍应当获得医学方面的正确辅导;但也有人认为这样的门诊无疑是将学生能力方面的弱势定义为某种病的“症候”。(9月26日《新民晚报》)

  在我们的教育阶段中,理工科教育占据了相当重要的部分。尤其是在国家大力倡导新质生产力的当下,“科技赋能”“技术变革”逐渐成为产学研体系中日愈重要的关键命题。而作为学习立体几何的基本素质,空间感的敏感与否直接关系到对于立体图形的想象与分析。对于更高层次的专业,如拓扑学或者分子结构学,敏感的空间感可谓是入门的“必要门槛”,对于学习自然科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该门诊在公告上将空间感障碍治疗的服务对象,清晰地定义为数理化学科方面具有相关困难的学生。

  教育本来也是一门科学,从科学性而言,由同为科学的医学给出更为专业、细致的培养方案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如果这样的门诊确实能够帮助学生克服空间感障碍,想必学生本人也乐于尝试,毕竟学习的重要目的就在于提高个人的基本素质。

  但是,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医学的服务对象是患者,或者说是患者体内的病症。医学固然能够凭借其精湛的生理专业术识为教育教学起到积极作用,但是人的教育问题远不止生理层面,至少还有心理层面。古人曾云“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在教育事业当中,信心或可比黄金更重要。当外部环境将“看门诊”等同于“看病”,恐怕也就将“空间感障碍”理解为“空间感缺失综合征”,将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困难过度理解为某类症候。

  此时,即便学生愿意通过门诊提高自身的空间感能力,却又需要面对外部环境的舆论压力。若是反而造成心理上的困难,这就难免得不偿失。倘若学生本人具有这种刻板印象,将门诊帮助视作是自身某方面的缺陷,背负着如此沉重的包袱,给自己套上了“病患”的枷锁,只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而于事无补。在这样的环境下,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反而可能因为“讳疾忌医”的心理负担而无法得到及时的帮助。

  任何一种疾病,之所以能够成为困扰人类生活的难题,都至少有生理和社会两种因素。而空间感障碍既然尚不足以成为一种疾病,又关系到未成年人的生活状况,就更需要重视这样的门诊在传播过程中潜在的污名化风险。医学门诊能够帮助学生克服空间感的障碍,但无法消除外部环境对门诊的刻板印象。而后者需要全社会共同克服,也只有在一个拒绝刻板印象,反对将门诊污名为“症候”的环境中,需要医学帮助的人才能及时得到帮助而避免心理负担。

(责任编辑:臧梦雅)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