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机成“鸡娃神器”,背后的教育焦虑不容忽视

2023年09月19日 13:21   来源:东方网   梁宇飞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部分家长找到了学习机作为“鸡娃”新方式,一台学习机内可包含上千节全学科课程,从小学到高中全科覆盖,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学习。如此“培训”之下,使得各种品牌的学习机的销量直线上涨,也引起了部分家长质疑学习机内置录播课是否违规。(9月18日 扬子晚报)

  “鸡娃”一词指的是父母为应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逼迫孩子大量补习,努力拼搏的方式。这种近乎疯狂的养育方式被调侃为给孩子“打鸡血”,故被称为“鸡娃”。

  继校外补课机构“下线”之后,学习机成为了教培机构和生产厂商重点发力的“新赛道”。虽然利用数字产品辅助学习,以及添加内置课程等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孩子的进步提供便利,但还是要辩证看待学习机的作用,不过分看重,更不过分倚重。不论是“学习机卖火了”的购买风潮,还是对于学习机含有内置课程是否合规的质疑之声。一方面反映了家长惧怕“别人家的孩子”利用内置课程实现知识领先的心理,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对于教育资源相对公平的呼吁,其背后家长们的“教育焦虑”已经难以掩盖。

  学习机的效果真的如所宣传的那样神乎其神吗?结合用户年龄结构来看未必。学习机的主要目标用户多是学生和家长群体。而且多集中在较为低龄化的群体,其初衷是通过提供一些外语听读录音支持,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开放习题、学习资源等服务促进用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成绩。但学习机并不适用于所有人群,作为一款电子设备,在使用时对于自控能力差的孩子来说,很容易偏离学习轨道。这涉及到低龄化用户群体能否合理使用并发挥学习机真正效果的问题,如果家长做不到有效监控,孩子很容易沉迷其中,让“鸡娃”变“坑娃”。

  值得关注的另一点是,所谓“别的孩子依靠学习机在一年级学通四五年级的英语知识”等话术,更多是商家宣传营销的“噱头”。这种夸大式宣传无疑刺激着中国家长在教育竞争加剧以及内卷化严重大趋势下紧绷的神经。“学习机消费”如同前段时间为暑期教培机构的“XX年级的暑假最重要”买单一样,实质上是为了缓解背负在家长们自己身上的教育压力。

  在教育培训机构“黄金时代”过去后,学习机这种“伪需求”的被创造正是学习机购买风潮背后供需双方呈爆发性增长现象背后的推手。虽然升学是每个孩子和每个家长未来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但过早“鸡娃”,或希望依靠“鸡娃神器”迅速提升孩子成绩的思想只能让家长与孩子都身心俱疲。

  客观的来说,当下各种教育手段,教育工具的不断涌现,以及教育市场多条赛道的拓展固然顺应了竞争加剧这一客观环境。但上述的教育方式无一不与分数,成绩紧紧挂钩,这反过来使得家长与学生更为疲惫与焦虑,从而让他们不得不在教育领域进行时间,精力和金钱的持续投入,这种投入又促进了教育经济领域诸多厂商的再生产,于是各种“鸡娃神器”在市场上频频出现。而家长和学生或许明知这种教育投入收效甚微,明知厂商机构宣传违背客观规律、不太现实,但在教育焦虑的大环境下又不得不依靠这种投入来维持心理上的脆弱平衡,最终陷入一种难以摆脱的循环之中。

  学习机市场的火热归根到底离不开家长们的教育焦虑,如果在整体思想上不能摆脱唯分数论的窠臼,那么即使再多“鸡娃神器”的涌现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在教育发展中,更应当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缓解课业压力,让学生学会学习,爱上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是重中之重。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学习能力的培养,它不能仅仅局限于将学习作为一种获取日后社会资源的手段。只有优化教育环境,进而为整个教育行业创造一个相对良好的氛围,才能真正缓解教育焦虑,造福广大学生与家长。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

学习机成“鸡娃神器”,背后的教育焦虑不容忽视

2023-09-19 13:21 来源:东方网 梁宇飞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