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逢的家乡味道证明“这是我的地盘”

2023年02月01日 07:24   来源:中国青年报   莫枝

  3年时光,堪称暌违已久。今年春节,终于可以顺畅地回到家乡。

  前些年,父母腾退了单位提供的宿舍,搬到了镇上新居,虽然面积依旧不大,却有了更加现代的气息——上下楼有电梯,地下有停车库,还有专门的物业。不过,那间容纳我成长18年的空间实体,伴随着种有葡萄树的小院,也注定在记忆的河流里模糊起来。

  回家,更准确地说是回老家,于我而言越来越有当客人的心态。好处在于,我能够以更客观的视角审视护佑自己出生成长的地方,令人尴尬的地方在于,家乡的一切都变得陌生,我像个游客一样,对家乡发生的变化指指点点,感到新奇与惊叹。

  这些年,家乡发展影视产业,成为不少热门电视剧的取景地。这几天一部热播科幻剧的重要取景地,就是市里的博物馆。多年以前,博物馆刚开放不久,我曾经前往参观,记得当时游客寥寥,乡亲们更多用猎奇视角看待这一新兴文化设施。当初这一地块属于城市新区,人烟稀少交通不便,而现在,周围已经有两条地铁线路经过,俨然成为地产新宠。

  这次回乡,我带着妻子故地重游,才发现博物馆人头攒动,除了因为电视取景和独特的建筑设计而成为网红打卡地,更多的是家长带着孩子领略家乡文化,进行考古文博知识的教育。很多家庭按照线路依序走遍展厅,也毫无怯意地到附属咖啡厅消费,看得出来熟门熟路,参观了不下一两次。

  我努力寻找家乡过去的模样,这才发现,即便是最偏僻的角落,也发生了激烈变化。附近山坡上两栋废弃已久的教学楼,被改造成承办高端人才讲学的“院士中心”。山下破旧不堪的村落摇身一变,成为被保护起来的历史建筑群落,咖啡店、西餐厅点缀其间。家乡更加靠近城市,而城里人也习惯把这里当成“后花园”。

  在丈量家乡城市化进程的过程中,印象最深的还是交通。在北京,出门到一个半小时之外的地方,实在不算太远,但在家乡,半小时几乎可以抵达所有城市地标。而小时候我对“进城”的印象是:先是坐小三轮到镇上的车站,搭上招手即停的中巴车,要花将近一个小时,还经常付出晕车的代价。城市逐步扩张,但凭借更宽更直的公路,逐渐密集的地铁网络,出门实际上更方便了。

  被疫情中断的团聚,则带给我春节返乡更深层次的情感冲击。亲人故友相见、交谈,也不再是早年间过年寒暄问候的薄薄几句。如今,似乎更像一块块吸收了厚厚感想和情绪的海绵,在相见时刻喷涌而出。

  爸爸妈妈见到我们回家,心情极好。虽然在家停留不过短短几日,他们提前很多天就开始精心准备,大张旗鼓忙活到我们拖着行李箱进家门前一刻。这3年间,虽然父母也曾来过北京看我,但老家老屋里“家”的感觉大概是永远无法替代的。

  开饭时,我发现自己18岁离开家乡前习惯吃的食物,一样不落都在桌上码得整整齐齐。爸妈切菜烹饪之余还会念叨几句,“当年你就爱吃这道菜,怎么也不肯换口味。”其实,这些菜自我去北京后就再也没机会吃到了。从朋友圈里也能看到,每个家庭、每张餐桌上,都摆放了分量极大的食物,盘盘碗碗都盛着相似的父母心。

  味蕾的记忆,从来都不欺骗人。在新家附近闲逛时,我意外在附近的市民广场看到中学放学时最爱吃的鸡蛋饼摊,激动大喊:“赶紧给我来一份加火腿肠的鸡蛋饼!”然后,还用视频记录了做饼的全过程。尤其是当阿姨最后在铁板上卷好鸡蛋饼,用小铲子轻轻一铲时,这个熟悉的动作写满了“爷青回”的美好。

  没错,我很愿意为童年的记忆一一买单,哪怕只是须臾片刻。久别重逢的家乡味道,终于让我呼吸顺畅,找到了“这是我的地盘”的爽感。

  3年不见,一张张久违的面庞有了岁月新痕迹。好些长辈开始两鬓微霜,同龄人的眉宇间多了独当一面的稳重。大家快速交换着“这3年经历了什么”的信息,感慨此间的艰辛和不易,最后不约而同落到一个结论:终于可以正常生活了,我们都要健健康康愉快尽兴地活着。

  家族中最年轻一代的孩子都在快速长大。当他们小心翼翼盯着我这个“不常露面的北京亲戚”时,场景让我很恍惚。一瞬间,好像看到了当年那个在老家过年欢天喜地、无忧无虑玩耍的自己。清醒过来才意识到,我终于走到了小时候最盼望抵达的年龄和状态,却开始深深怀念再也回不去的时光。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

重逢的家乡味道证明“这是我的地盘”

2023-02-01 07:24 来源:中国青年报 莫枝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