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卫生人才缺口大:让“人文性”抵达人的心灵

2022年12月08日 07:54   来源:红网   张淼儿

  在近日举行的第二届世界卫生健康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指出:“全球精神心理疾病的发病率,过去几十年一直在增加。到今年,全球精神疾病(覆盖面)已经超过了10亿人。”而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我国精神科医生数量达6.4万人,只占全国医师数量(428.7万人)的1.49%。(12月5日 《中国青年报》)

  患者多,医生少,人才储备非常不够,是我国精神科目前面临的大问题。一些精神科医生们的工作时间逐渐延长、年过40的医生已满头白发、已经到了退休年龄的医生仍奋斗在岗位……上述种种,都反映出目前精神卫生的人才缺口非常之大。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一方面是因为当前开设“精神卫生专业”的高校不多,其招生量更是少之又少,甚至没有一所医学院开设“精神卫生护理专业”,这便导致了人才培养缺失、人才储备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则是社会上对于精神卫生的人文关注不足,人们对于精神卫生的敏感性和关注度不够。如今,仍旧有很多人将“精神障碍”等与“疯子”“神经病”简单地划等号,对心理问题讳莫如深,抑或是毫不重视。因此,导致社会上对于“精神卫生”的相关职业存在偏见,愿意学习相关专业的学生也就变得较少。

  有人将情绪问题来袭形容成“往水里下坠”,而精神医生则是那个拉住他们的人。西南医科大学精神医学与心理学的学生赖钰婷表示:“我把他们拉住,不让他们继续坠落;而他们教会我如何看待痛苦、与他人共情,不让我麻木冷漠。”在陆林看来,精神医学是具有人文关怀与人文性的学科,因为它是一个去关怀、关注、照顾人的过程,是一个心灵感受另一个心灵的体验。因此,将这种人文性注入更多人的心灵,让更多的人关注、重视精神与心理问题,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精神卫生的领域,是当今社会所要做出的努力。

  长期以来,抑郁症被许多人简单地理解成情绪低落,认为“忍一忍就过去了”;我国精神障碍患儿已经超过5000万,但总体的就诊率却不到20%……这一切的一切,都反映出对于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的缺失。在我国,精神障碍患者更多被视为一种边缘群体,精神卫生领域则还处于一种“边缘”领域。而人文性,则强调要关注人、接近人、抵达人,去关注社会中的“少数人”。古特雷斯曾说:“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精神卫生危机。”而笔者认为,跨越这一危机的手段,便是让“人文性”抵达更多人的心灵。

  而这一抵达过程,是一个需要多方“共同发力”的过程。各个高校应该加强精神卫生领域相关的人才专业培养,让越来越多的的年轻人认识到、感受到精神卫生的必要性,让他们体会到精神卫生的人文性。各类基层机构也应注重精神卫生的相关普及,逐步降低、打消社会上对于精神卫生的歧视与偏见。同时,还要注重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与各个机构之间的合作,让精神障碍患者得到更多的关怀保障,让人文性流通于社会之中。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如果我以一种带着面具的方式与他人相处,维持一种与内心体验不同的表面的东西,于人于己毫无帮助。”而人文性,便是揭下面具,抵达人的内心的一种途径。因此,让人文性抵达更多的人的心灵,让精神卫生得到更多的关注,让精神卫生领域的人才储备更加雄厚,让社会变得更加温暖。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

精神卫生人才缺口大:让“人文性”抵达人的心灵

2022-12-08 07:54 来源:红网 张淼儿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