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误解,使“暖心执法”深入人心

2022年12月05日 10:12   来源:红网   赵琦

  近日,浙江宁波镇海交警大队交警姚辉在街头的一段喊话,刷爆了朋友圈:“我们查电瓶车罚款20块钱为了什么?无非就是提醒老百姓保护好自己,跟安全带一样!”(12月3日 人民网)

  街头执法,抵触处罚的现象屡见不鲜。有人找借口,“我有头盔的,刚才出门忘记带了”;有人唐塞,“头盔在后备箱忘记拿出来了”;有人求放过,“我是第一次,放我一马吧”……这些还算委婉抵触,更有甚者驱车逃跑,谩骂不断。类似的执法抵触,凸显出街头执法不易的同时,也带给我们良久思考:为什么这样的情景不断上演,我们对于交警的街头执法处罚何时才能予以理解?

  抵触执法处罚,本质是群众对执法意图的误解,没有切身理解执法处罚的目的——处罚并不是为了罚款,而是让大家长记性。正如交警姚辉所说:“嘴巴说是没有用的,不会听的……但处罚不是为了20块钱……无非就是提醒老百姓,保护好自己。”用最平实质朴的语言,当街点醒了群众,处罚的目的,是为了群众的出行安全。

  有网友留言说:“暖心喊话好交警”“设身处地为老百姓着想真的好感动”……这确实是一名交警发自肺腑的感言,也只有这样的暖心喊话,群众才会更容易接受并自觉守法,甘心受罚。众所周知,交警每天和群众打交道最多,也是我们身边随时可见的执法人员。他们的辛苦我们有目共睹,而造成群众误解执法处罚的主要原因,是小部分交警的强硬执法。或许暖心地设身处地执法,群众会更容易接受,也会自觉履行。

  宁听骂声,不听哭声。交警执法中,宁可群众不理解自己,也不愿看到群众的生命安全受损。很多刚入职的交警,因为工作中遭到谩骂而郁郁寡欢;因为和群众有冲突,而陷入无限自责中。但当他们看到因为严格执法,群众每天能够安全出行,避免很多意外事故时,他们觉得误解也是值得的,误解终有解开的一天。

  处罚不是目的,处罚是安全带。有个笑话:如何让别人记住你?答案是从他借钱,借得越多,记得越牢。显而易见,凡是和金钱关联的事情,人们往往记忆犹新。执法处罚,是因为嘴巴说教的力度不够,引起群众的重视度不够,造成了屡教不改的现象,进而才增加了金钱处罚,让群众提高重视度。而群众将处罚误解,认为单纯就是为了钱,而事实并非如此,在处罚之后,群众确实能更加注意下次出行的守法。

  胡萝卜和棍棒,应该双管齐下。尽管我们一直鼓励积极宣传和耐心说教引导群众遵守交通出行规则,但不得不承认:执法处罚在实际应用中却更为有效。在交通出行执法中,我们应当充分发挥“胡萝卜”式的积极引导作用,也不能完全摒弃“棍棒”处罚,只有将两者巧妙结合,才能更有力地引导群众遵守出行交通规则。与此同时,处罚也应把握好适度,发挥好处罚警醒、长记性、安全带的作用,不能过度,让群众怨声载道。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我们每个人,作为群众中的一员,应从修身做起,从自己开始,积极遵守交通法规定,正确引导家人、朋友,继而影响社会守规,从而潜移默化地成为守法出行的好公民。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

消除误解,使“暖心执法”深入人心

2022-12-05 10:12 来源:红网 赵琦
查看余下全文